省检验检疫局“第一书记”:旱涝保收田解决种植大问题

2013年12月04日 16:51作者:孔红星 满健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现在不仅吃上安全水、用上安全电,种田的方式也正在慢慢转变。另外,我们还可以手工活增加经济收入。”在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村民的生活正发生着变化,这要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扶贫小组来到岭泉镇渰子社区、中石沟村、向阳村进行扶贫工作说起。现在,该局的三位成员焦体民、牟春晶、田振华还驻村在一线,为提高村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第一书记”研究如何规划拦水坝,更好地用来引水灌溉。

“第一书记”申请的“旱涝保收田”灌溉泵房。

“第一书记”深入工厂,了解草编的市场。

“第一书记”在田间了解草莓种植情况。

  大众网临沂12月4日讯(见习记者 孔红星 满健)“现在不仅吃上安全水、用上安全电,种田的方式也正在慢慢转变。另外,我们还可以手工活增加经济收入。”在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村民的生活正发生着变化,这要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扶贫小组来到岭泉镇渰子社区、中石沟村、向阳村进行扶贫工作说起。现在,该局的三位成员焦体民、牟春晶、田振华还驻村在一线,为提高村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吃水用电经常“断链子” 现在灯亮路通有水了
 
  在莒南县岭泉镇渰子社区村民的记忆力,每到雨水少的季节,村民们开始慌了神,不仅田地里缺水,家里的吃水也成了大问题。“我们这片属于丘陵地段,地址结构的原因,造成下面石头很多,村民们基本上吃的是地表水,井深在3米左右。”渰子社区村民吕庆鹤说,以前自家打水井太浅。1995年,村集体建设了水塔,统一向村内供水。“集体井虽然水深了,但还是满足不了村民用水的需求。正常情况下,村民们缺水严重,更别提干旱季节了。”
 
  关系到百姓生活的不仅是水,用电、道路等方方面面都影响着群众的幸福。“现在自来水是由县城统一供应,安全得到保障啦,水还比较甘甜。”吕庆鹤高兴地说,费用比较低,还为村内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使用原来的老井时,每月的电费多达3000多元,还抽不上来水,真是左右为难。电网改造也结束了,用电也安全了。”
 
  渰子社区、中石沟村、向阳村三个村都面临电路老化,时常断电,夏日或者节假日常常出现“全村一片黑”的现象。“第一书记”到村后,在“五通十有”等基础建设项目上开展工作,使村里路灯亮了、道路通了、自来水安全了,电压稳定了。
 
  种田浇灌以前要看天 如今启动旱涝保收田项目
 
  对于村民来说,种田依旧是最普遍的劳动方式,所以农田收成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的高低。“这几个村庄的灌溉是一大难题,多数因干旱缺少而降低了收成。”村民们把最关心的事情告诉了“第一书记”,希望能彻底改变这种情况。
 
  “第一书记”焦体民走访了解到,鸡龙河两岸有数百亩林地和田地,结合渰子社区实际情况,在鸡龙河上建设电灌站,包括拦河坝、泵房、板桥及附属管道。“这个就是正在施工的拦河坝和电灌站,预计来年春季就可以使用浇灌了。”焦体民介绍,管道覆盖了周边田地,农田不受干旱的影响了。
 
  渰子社区的田地毕竟有限,附近村庄的田地也有着与该村相似的情况,如果遇到雨水偏少的时期,农田的灌溉困扰了村民。为尽快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土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岭泉镇充分利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田”建设任务的大好政策,在渰子村、中石沟村和向阳村启动了“第一书记”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总投资168万,通过打造“旱涝保收田”,将使这三个村的2100亩靠天收的中低产农田变成高效农田,有效推动三个村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为接下来引导农民发展出口草莓种植备案基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岭泉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转变农田种植方式 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在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第一书记”走访调研发现,村内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来源是种植,且都是小麦、水稻、花生等,增收困难。而且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也有改变种植习惯,实现增收的愿望,可是苦于没有门路和经验。为此,多次组织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到潍坊、青州、安丘、青岛、沂南、苍山等知名农产品出口企业和种植基地、先进村参观学习,调动全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记者来到向阳村时,村民张大娘在自家田地里正在为草莓苗覆盖塑料薄膜。“我们这是第一年种植草莓,技术员说要为幼苗保温,才可以保证来年的收成。”张大娘说,她们种植了20多年的桑树,由于近几年桑叶长势不好,并且不能打药,收入是越来越少。“附近没有工厂,年纪大了也没有办法外出打工,我们还只能靠种田。‘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后,和村民们一起寻找致富的道路。考察后,确定了种植草莓这个项目。”
 
  在中石沟村,村民们的收入也在慢慢的提高,因为草柳编项目在逐步推广。具有一定规模草柳编项目的村民徐田来介绍,目前来说,编织一个大号和中号的筐子,手工费是5元,一天可编织4套。对于不外出打工的居民来说,闲暇时间通过编织来挣得费用。“这些都是包工包料,居民们挣得是纯手工费,不担任风险,但利润相对较低,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书记”在走访时,也了解了手工草柳编发展中存在的“绊脚石”,也不断地探讨与企业的或者模式。“我们要联系到厂家,让他们提供模板,然后直接交付产品,这样可以增加利润。同时,也可以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多花样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帮包中石沟村的“第一书记”牟春晶在和村民交谈时,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思路,并和其他“第一书记”寻找合作企业。
 
  目前,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三个村分别争取省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项目,扶持资金30万元,用于村内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分别成立蔬菜合作社、草莓合作社、草柳编合作社,中石沟村同临沂龙窝工艺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切实增加了编工的收入和集体收入。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王目光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