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记”:换个种法 地里掘出桶桶金

2013年09月16日 13:51作者:姜洋 马俊骥 石少军 满志旺来源:大众网

地里不仅能种粮,还能掘出桶桶金。今年3月18日,平原县三唐乡、腰站镇的8名“第一书记”到达帮包村驻地,他们通过引进资金、技术、良种、合作社经营模式等多种方式,改变了村民们只会买粮种、种粮食的现象。在采访中大众网记者发现,为了带着村民发家致富,在德州市“第一书记”临时党委书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刘玉富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努力下,8名“第一书记”都在耕地上打起了主意:建拱棚,让村民学着不种玉米种蔬菜;申请扶贫资金,村里建好葡萄园让村民出地出力等收成;换优良粮种,让村民自己种出高价的“金种子”;建小麦合作社,村里自己买来了联合收割机……

 

张言村近半数村民在玉米地上种起了葡萄。记者 姜洋 摄 

 

张言村村支书赵长新告诉记者,葡萄架之间的空地还能种花生。记者 姜洋 摄 

  新种葡萄:

  30万元买种建园引技术,半数村民出地出力等丰收

  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张言村时,村支书赵长新正在葡萄园地里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在一片玉米穗的包围下,这片生长了不到一年的葡萄园显得十分醒目。赵长新告诉记者,在山东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选派到张言村的“第一书记”李嵩的指导下,今年春天,他与村里其他20户村民一起在玉米地上种起了葡萄。

  在葡萄园内,记者看到,地里林立的水泥桩上缠满了铁丝搭建的“墙”,沿墙生长的葡萄苗已经有一米多高。两排葡萄苗之间空出来的土地刚刚翻新,赵长新说,这是村民插空种花生的地方,前几天花生刚刚收获完。

  据赵长新介绍,这片地有70亩,原本是种满了玉米,现在则成了一大片葡萄园,张言村几乎一半村民都参与了这种从种粮到种经济作物的耕作模式改革。不过,别看现在葡萄长势正旺,但当初在“第一书记”李嵩提出改革方案时,村民们心里都没有底。

  种葡萄到底收益咋样?得眼见为实。得知临近的平原县桃源街道办前曹镇就发展了葡萄种植业,李嵩与赵长新便合计着找来车辆,载着村里40多人到前曹镇“取经”。看到成片的葡萄园长势喜人,打听到卖葡萄的收益是粮食的好几倍,村民们心里都渐渐有了种葡萄的苗头。

  “前曹镇酿酒专用葡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供销都有自己的渠道,当地老百姓参与热情极高,收益也不少,对咱们村村民的鼓励挺大的。”李嵩告诉记者,前曹镇平均每亩地能卖5000斤葡萄,每斤2元左右。这么算下来,一亩葡萄地就能赚1万多元钱。“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看到了成功范本后,村民心里都开始痒痒了。今年春天,当李嵩带着30万元的扶贫资金回到村里,20户村民挪出了自家种粮食的土地,如火如荼地开始种植酿酒专用的“烟台73号”品种葡萄。4月份,李嵩又邀请了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村里面对面指导工作,桃园街道办的专家也来到过村里,向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

  “这批葡萄的生长周期为3年,到了2015年就能收获第一批葡萄了。以后年年都有收益。”赵长新告诉记者,他自己就种了7亩葡萄地,3年后结了果,年年能赚7万多元。不过3年内不结果,老百姓也不可能干瞪眼看着土地白白浪费在那,于是村民在空地里种上了花生。“花生每年亩产也能有个500斤,2元1斤卖,一亩起码1000多元,7亩来地就7000多块钱呢。”

  不仅要改变种植模式,李嵩还想着以后为村里再建个榨汁厂:“等到葡萄种植规模达到500亩,我们再想办法申请一部分资金,让村里自己搭起葡萄生产加工的产业链。”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