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记”:换个种法 地里掘出桶桶金

2013年09月16日 13:51作者:姜洋 马俊骥 石少军 满志旺来源:大众网

地里不仅能种粮,还能掘出桶桶金。今年3月18日,平原县三唐乡、腰站镇的8名“第一书记”到达帮包村驻地,他们通过引进资金、技术、良种、合作社经营模式等多种方式,改变了村民们只会买粮种、种粮食的现象。在采访中大众网记者发现,为了带着村民发家致富,在德州市“第一书记”临时党委书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刘玉富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努力下,8名“第一书记”都在耕地上打起了主意:建拱棚,让村民学着不种玉米种蔬菜;申请扶贫资金,村里建好葡萄园让村民出地出力等收成;换优良粮种,让村民自己种出高价的“金种子”;建小麦合作社,村里自己买来了联合收割机……

良种拉回来了,第一书记田玉胜(左一)和朱红卫(中)迫不及待地开始卸车。记者 姜洋 摄

  改种良种:

  优质原种连种四茬,卖种子比卖小麦收入翻番

  9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德州市平原县腰站镇小芝坊村时,该村“第一书记”--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红卫和村支书姚光明刚刚修车回来。11日一大早,他们要赶去济南,把山东省农科院支援给腰站镇和三唐乡两个乡镇“第一书记”所在村的小麦良种拉回来。

  小芝坊村和锅培口村两村相邻,两个村的“第一书记”都是从潍坊医学院选派过来的,学校给他们配了一辆旧皮卡车,朱红卫和姚光明特地拿出一上午的时间去做了检修,生怕去济南的路上“抛了锚”。“这批良种可是两个乡镇的宝贝,老少爷们都盯着呢。”姚光明笑着说。

  今年7月中旬,平原县连降大雨,8个“第一书记”所在的村子临近马颊河,受灾较重。8月27日,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这里,实地检测了当地的土壤成分后,决定支援给“第一书记”村2000斤小麦良种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平均一个村250斤。

  “这可是原种,种出的还是种子。”德州市“第一书记”临时党委书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刘玉富告诉记者,原种播种后第二年收的是一代种,每年一代,能一直种到第三代,相比普通麦种,良种每亩地能增收200斤。

  “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是每斤1.2元左右,麦种能卖到2块多。”曲庄村“第一书记”--山东省建筑发展研究院墙改节能研究所综合部主任孟庆良说,村里打算把原种分给村民,种出的小麦除了村民留种之外,其余的当种子卖掉,“以前是卖粮食,现在是卖种子”。

  站在地头,孟庆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一亩地一年能收1000斤小麦,能卖1200块钱;用了新种子不仅能每亩增收200斤,而且收来的小麦再当种子卖能卖2400元。“收入翻了将近一番,连买种子的每亩40元钱也省下了。”

  小芝坊村和锅培口村则有不同的打算,“我们准备把原种先分给几个村干部带头扩种,种出的一代种与村民的普通小麦进行1:1交换。”锅培口村“第一书记”-- 潍坊医学院 审计处副处长田玉胜说,拿粮食换种子,不仅省钱,而且增产增收,“村民把种出的二代种、三代种留出一部分来年用,连续三年买种子的钱都省下了,每亩地还能多收200斤。”

  为了这批种子,朱红卫他们早早就做了准备。田玉胜10日下午就去了济南。“他的重要任务就是给我们打前站,我们明天早上7点就出发,争取到了就装车,中午之前赶回来。”朱红卫说。

 

拿着合作社的营业执照,曲学水乐得合不拢嘴。记者 满志旺 摄

 

曲学水专门给联合收割机盖了一间“机房”。他说,这台收割机是合作社的“开社功臣”。记者 满志旺 摄 

  建合作社:

  以前抢收抢种“抢破头”,现在大型收割机送粮到地头

  今年5月8日,曲庄村村主任曲学水喜滋滋地把一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领回了家,平原县润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宣告成立。合作社由曲学水牵头,联合4个农户入股成立,在合作社范围内,耕地集中管理,购种、播种、种植、收获、出售统一进行,按照入股耕地面积分红。

  成立合作社的想法来自于曲庄村“第一书记”孟庆良。“曲庄农田地势平坦、接连成片,非常适合搞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孟庆良说,长久以来,曲庄村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小农模式、各自为营,村民之间每年都因为抢种抢收“抢破头”。

  “去年麦收的时候,正好下了一场大雨,麦子全被雨‘拍’倒在水里,眼看着都要发芽了。”曲学水回忆说,当时为了抢收粮食,村民们全都跑到公路上拦过路的联合收割机收粮,常常因为先收谁家吵得不可开交。“拦来的‘麦客’坐地起价,收一亩地要120-150块钱,咱收也心疼,不收更心疼。”曲学水说。

  今年3月份,孟庆良到曲庄村之后,结合村子的农田特点,提出了办农业合作社的想法,并商量着让脑子活、经济基础好的曲学水牵头。

  “合作社能赚钱吗?地让别人管能侍弄好么?赔了的话不净出洋相吗?”曲学水说,一开始自己也是满心顾虑,硬着头皮找村里人谈,大家也都是直摇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孟庆良决定“修渠引水”,他从自己的单位--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申请来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来购买农机设备。“农机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合作社,一方面为合作社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孟庆良说,看到白纸黑字的购机合同,曲学水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很快又有4户村民加入进来,满足了成立合作社的条件,营业执照的申请工作马上紧锣密鼓地进行,5月8日,合作社正式成立。

  5月底,一台崭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进了曲庄村,成了合作社的“宝贝疙瘩”。6月25日,联合收割机“处女秀”,不仅很快收完了合作社的小麦,还以只有65块钱一亩的价格收完了村里的其他麦地。

  “村民们再也不用到公路上拦‘麦客’了。”孟庆良说,不仅收费比过路的‘麦客’便宜了近一半,联合收割机还让村民们抢到了农时,在腾出的麦地里,村里的玉米抢在雨水前播种完毕。

  眼看着合作社的成员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动了加入合作社的心思,合作社规模要扩大,孟庆良又有了新打算:“现在一台联合收割机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想筹集资金置办上旋耕犁、深耕机、播种机,到时候再来咱曲庄,可能地里跑得可全都是大农机了,村民们等着粮食送到家门口就行了。”孟庆良说。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