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白学光:战争中,我们以笔作战

2014年01月01日 15:10作者:于岸青来源:大众网

当得知白学光老人已经快一百岁了,我内心不禁恍惚了一下,一百岁的老人该是怎样的啊。

  于岸青
  当得知白学光老人已经快一百岁了,我内心不禁恍惚了一下,一百岁的老人该是怎样的啊。
  我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了采访诸事宜,于得到消息后的第三天早上九点,我们准时到了青岛市福山路一所老旧的楼房。
  那天是4月12日,早春的青岛没有太阳,风刮过来清冷清冷的。进到门里,白学光老人的儿媳马女士将老人唤出。在等待的那一刻我急速地想像了一下,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让我惊讶的是,迎面而来的竟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握手果断有力,声若洪钟,中气十足。
  一直在照顾他的马女士说,去年在八大关小礼堂,老爷子一个人给山东省海洋研究系统的工作人员做党建党史报告,两个半小时,而且是脱稿,当时把所有在场的听众都给震住了。
  老人高高的个子,只穿着家常的毛衣,双手却温暖如春,常见的老态,在他身上全是生命的活力。
  落座后,白老急切地跟我打听大众日报的老朋友们。朱民同志怎么样,身体还好吧?陈沂同志的爱人马楠同志现在情况怎么样?陈冰同志还好吗?
  我就我知道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白老。当听到朱民同志和陈冰同志已经去世时,白老眼光盯着天花板,现出惆怅说,朱民同志比我小啊。
  1941年3月,白学光自湖西区调到大众日报社,任总编辑、报社管委会副主任。在最为艰苦的1941年的冬季铁壁合围中,为了应对日本鬼子的追击,白学光率领第三战时新闻小组,使用“沂蒙大队”的番号,武装起来打游击,出生入死,与敌周旋,成功地保存了实力,并且克服重重困难不时出版大众日报战时油印版,从1941年11月14日到1942年1月24日止共出版了15期,并能基本保持本报原貌。
  白学光除全面审稿,重点抓一版和社论,现存12期报中就刊有10篇社论。报纸一方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向广大军民传达了党的声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鼓舞斗志,对坚定信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世人了解了沂蒙军民抗敌斗争的最新战况。看到报纸,群众高兴地说:“八路军在,共产党在,一定会胜利,决不上敌人的当。”大众日报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沂蒙大队”的战斗员每人都配有长枪和手榴弹,在游击中,知识分子和工人互不服气,作为沂蒙大队的政委,白学光把大家组织起来,用毛主席的有关论述进行思想工作,他指出,知识分子不与工农结合,是“无兵司令”,一事无成;工农分子不学习文化知识,永远愚昧落后,难以翻身,因此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一番思想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铁壁合围中,生活物资极端匮乏,大部分同志棉衣未发,只好披着被子。粮食严重不足,特别是缺盐少油,有的人全身无力,有的人视力模糊。一天,白学光拿出12元,让队员买了一只羊,改善生活,肉刚下锅就发现敌情,一边派人监视,一边肉还未全熟就吃了,大家说这叫“武装保卫羊肉”,毕竟这是一个月来第一次尝到肉味。晚上,白学光和大家一起睡草铺挤在一起取暖,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也为了保暖,都不脱衣服,又不洗澡,身上生了虱子,白学光有件毛衣,藏的虱子更多,有时跟同志们在太阳下面比赛捉“抗日虫”。
  我在报史回忆文章中看到,白学光心爱的枣红马就在此次战斗中被敌人捉去了,从此他和大家一样身背被包行军爬山。但白老对此似乎记忆有些模糊了,马女士说,我见过一张老爷子骑着马的照片。白老笑说,我是有过马,也有枪,盒子枪,但很少用,因为我有警卫员,没有太多的机会用。
  扫荡结束后,沂蒙大队走出大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对白学光说:“你们在蒙山狭长的布袋里与敌人周旋,保存了力量,出版了报纸,任务完成得很好。”
  战后,报社在驻地进行了总结,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同志说,报社职工勇敢机智坚持斗争,基本保存了力量,保护了物资,指导了战争,这是重大胜利,特别是大家在斗争中锻炼了意志,学到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赢得了群众拥护尤为可贵。他表扬了大批模范人物和事迹。他说:山东过去有很多“山大王”,这次在蒙山文有白学光,武有郭克刚,文武双全,屡战获胜,堪称“蒙山王”。
  1942年春,报社随山东分局转移滨海区,首批人员由白学光带领武装护送到达临沭。两个多月的游击生活,大家非常疲惫,有的衣服破烂,虱子成堆。白学光开始整顿队伍,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整理服装,内务,按时休息,并要求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军事训练等等,半个月后队伍面貌一新,并因陋就简于1942年3月1日顺利出版《大众日报》“战时版”,因印刷设备未随队迁移,在当地只找到一台八开机,“战时版”是“小号”的大众日报,每版仅容1100字,如此仍配发一条300字的社论。直至一个月后,恢复正常出版。使大众日报胜利完成由沂蒙到滨海的重要转移。
  报社安顿下来后,落实到山东视察工作的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大力开展群众运动报道,在近三个月内,共发此类报道117件,平均每期4件,这是大众日报创刊以来第一次系统地大规模报道群众运动,加强了报纸的党性、指导性和群众性。后来,白学光总结说,这个时期的报纸充满了活力,三方面喜欢看大众日报,群众看,从中了解情况;干部喜欢看,可以得到启示;领导层也喜欢看,从中了解情况,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报社同志也从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认识,改造了思想和世界观。时任大众日报社长的陈沂同志也总结道,这是大众日报工作的转折点。
  谈到蒙山的艰苦斗争,白老说:“那一段生活是脑子里忘不了的。日本鬼子动用了五万人搞铁壁合围嘛,我带着一部分同志就在敌人的包围圈里活动来活动去,还照常出油印报呢。我们出的油印报在当时影响很大,广大军民看了很兴奋,对战胜敌人更有信心了,敌人也能看到,看了很害怕。”
  “战斗结束后,我们这几十个人有编辑记者,有电台的同志,没有一个伤亡的,虽然经常能与敌人相遇,十分惊险。当时山东分局书记是朱瑞同志,还有李竹如同志,就是李竹如同志给我了个绰号,叫‘蒙大王’。我说啊,这不是个人的功劳,是因为党的领导,当时有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敌人我们都能想方设法战胜。跟现在大不同的是,我们那时思想上很单纯,就是一心一意为革命,一心一意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跑。”
  白老谦虚地笑说,“别看我在报社工作这么些年,我的笔杆子不行,只能做到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好,带领同志们一起共同努力,把大众日报办好。在敌后来讲,大众日报是办得不错的。陈沂同志为办报出了很大的力。战争中,战士们以枪作战,我们是以笔作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众日报得到极大的发展,而此时,奉组织要求,白学光率大众日报15位同志随军赴东北办报,从此离开了艰苦战斗的大众日报。
  从安徽退休后,白学光又回到山东,在青岛安度晚年生活。92岁那年,他因白内障接受手术,这是医院史上少有的高龄患者,全科动员,随时应对紧急情况。术后,他借助放大镜,能保持日常阅读。除了听力有些不大好之外,白学光老人看起来身体状况很不错。马女士说:“老人吃饭睡觉都挺正常的,每天还到小鱼山溜达一圈儿。电视上的新闻节目,中午、下午、晚上,他一天要看三次,另外家里还订了好多报纸,最喜欢看的是《参考消息》,你要问他国际国内的大事,他能说得头头是道。”
  应我们的邀请,白老马上兴致勃勃地提笔为大众日报题词:“密切联系群众,永不自满;立足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向未来,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实现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而奋斗!”落款是“九十九岁老人白学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