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生于革命 成于改革

2013年11月09日 09:10作者:任剑涛来源:新京报

恰当此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直以筹划改革、推出极富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三中全会,自然而然受到人们的倾情关注。35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力拨犹疑,力推全面改革,种种拟议中的重大改革举措,必将国家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现代轨道,促使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发展的顺畅境地。

  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新一轮改革已在叩门,此时,或许应该再次把历史定格在1993年。

  此前一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视察的时候,以其伟大政治家的恢弘气度,指点陷入迷途的中国改革,毅然决然地指出,中国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动,后退没有出路,坚毅前行才是办法。此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执政党内部统一了改革思想,消弭了政治分歧,认清了改革处境,确立了改革方略。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以千钧之力,夯实了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彻底扭转了一段时期怀疑与否定改革的政治犹疑与举棋不定,开启此后中国20年持续发展的有利局面。

  历史大踏步迈入2013年。

  此前一年,中共召开了承前启后的十八大。会前会后,中国集聚的改革开放能量,几乎达到了峰值。这样的能量聚集,既是中国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必然,也是中国面临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光明前景与现实困境所促成,更是人心思变、民心思进、国家进步等客观情势的驱使。

  在改革开放时期,公众对中共中央每一次三中全会的期待,其来有自,理由充分:由于三中全会总是布局改革开放的会议,由于前7次三中全会的宏大气魄展现的改革新貌,由于这一届三中全会蓄势待发,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之后采取任何举措的惊心动魄,种种难以细说的理由,都激发了公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想象力。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顺应民心、民意,全力营造呼应改革开放热望的社会氛围,庄严允诺颇富顶层意义的全面改革。社会的响应,更非一般的积极与热情,不同的智囊机构纷纷提供全方位、大力度、攻坚性的改革方案。人们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弥合左右分歧、汇聚改革资源、回应社会诉求、纠正发展偏失、重启深度改革、凸显公正价值、解决制度瓶颈、开启持续发展、驱动美好未来。

  美好的愿望,往往来自艰难的现实。不能不承认,改革开放的处境,已经远远赶不上初创改革的上世纪80年代。重造改革开放的社会氛围,已经是当务之急。加之,2008年以来,欧美的金融经济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外部增长条件的衰变;内需的乏力、结构的失调、举措的局促,粗放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面对分配不公、社会失衡,左右为难、改革维艰等日益突出的社会转型期矛盾,中国究竟能不能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成为人们的心头大疑。

  恰当此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直以筹划改革、推出极富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三中全会,自然而然受到人们的倾情关注。

  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中国带出了动荡的局势,启动了落后于世界进程的国家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改革,自此与中国的发展、国家的新生相伴而生。

  35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力拨犹疑,力推全面改革,种种拟议中的重大改革举措,必将国家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现代轨道,促使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发展的顺畅境地。

  国家的现代新生,始于革命,成于改革。

  □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小岗村引发土地大变革

  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

  特区如群星闪耀中国

  1988年9月 十三届三中全会

  改革闯关 国企重生

  1993年11月 十四届三中全会

  金融改革“输不起”

  1998年10月 十五届三中全会

  民营经济 野百合也有春天

  2003年10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一号文件连年聚焦新农村

  2008年10月 十七届三中全会

  机构改革7次 部门缩减75%

  2013年11月9日-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

  改革者说 特33-63版

  陈福汉 希望反腐能坚持到底

  林丽韫 民营经济要照顾到

  邢燕子 农村和城市公平发展

  王学珍 少些折腾 多干实事

  朱训 前路漫漫 改革永无止境

  厉有为 改革深水区 别再摸石头

  陈佳洱 科技改革 诺奖水到渠成

  高尚全 建高层次机构统筹改革

  徐冠华 改革关键期在未来五年

  陈广书 不能把农民甩在后面

  改革闯关 特65-96版

  土地改革 集体土地流转待破解

  户籍改革 关键在于保障福利

  财税改革 要理顺事权与财权

  行政审批 改革须再简政放权

  收入分配 “提低”或成改革突破口

  房产税 开征还需政策配套

  社会体制 改革要松绑社会组织

  司法改革 独立行使司法权是根本

  纪检体制 改革拟破同体监督

  文化改革 期待明确政企责任

  治理污染 更需“倚重”市场手段

  金融改革 机构变革是核心前提

  特刊制作团队

  统筹:闾宏 张寒 全昌连 李大明 设计统筹:书红

  封面编辑:李大明 封面制图:郭宇 封面美编:俞丰俊 封面校对:薛京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