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化强省需放开手脚,学会“借题发挥”
“文化资源丰厚的地方,文化产业不一定就强,资源和产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今天下午,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张文珍做客大众网,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说,发展文化产业要处理好文化与资源的关系,山东文化底蕴深厚,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创新、创意能力,不能被“资源大省”捆住手脚,可借鉴其他地方“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妙招。
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张文珍做客大众网(摄影 韦辉)
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张文珍(摄影 韦辉)
大众网济南11月20日讯(记者 尹海洋)“文化资源丰厚的地方,文化产业不一定就强,资源和产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今天下午,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张文珍做客大众网,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说,发展文化产业要处理好文化与资源的关系,山东文化底蕴深厚,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创新、创意能力,不能被“资源大省”捆住手脚,可借鉴其他地方“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妙招。
资源丰厚≠产业兴盛 要放开手脚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丰厚的国家和地区,不见得文化产业发展就最强的。”张文珍说,说在世界范围内看,越是那些文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积淀非常丰厚的国家,到现在成为文化强国的反而少了,倒是像美国这样,建国历史相对较短、本土文化资源也并不丰厚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一文化强国。
“这就体现出怎样处理好创新和资源的关系问题。”张文珍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了共享的资源,坐拥几千年文化资源而不懂得以利用的国家和地区,已没有了资源的优势。“因为创新能力强,可以通过借鉴、重编等手段,赋予文化资源新的内涵和外延。”
张文珍说,就国内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山东的文化资源丰厚,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且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过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差距。”在张文珍看来,越是文化资源丰厚的地方,越要防止不被文化资源“捆住手脚”。要充分发挥创新、创意的能力,既要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的转化和开发,又要借鉴其他资源和形式,“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发展文化产业。
“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文化产业要会创新有创意
“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就是‘无中生有’的典型案例,这个与当地文化资源并未有太多关联的建筑,现在成了上海文化观光旅游的地标性景点。”张文珍说,仅东方明珠塔每年接待的游客就在350万左右,每年带动的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所谓“借题发挥”,则为借鉴别处文化资源,赋予新的内涵。“江苏常州市有个恐龙园,去之前我以为建恐龙园肯定是因为当地有很多的恐龙遗迹。去了以后才发现,常州地面上从来没有发掘出任何一块恐龙骨化石。”张文珍说,一经询问她被告知,建恐龙园是因为常州古称“龙城”,当地政府就“借题发挥”,建起一座规模很大的恐龙园。恐龙园紧盯着年轻人的喜好,搭建起众多休闲游乐项目,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文化产业项目。
“所以说,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新建的人造景观如果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富含文化内涵,也能够成为很好的文化产品,成为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支撑点。”张文珍说。
发展文化考验“慢功夫”,不可急功近利
张文珍强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产业不能急功近利,文化发展需要慢功夫,不像盖高楼,可以数月内拔地而起。”在文化建设上,需要在积淀中推进。
此外,发展文化产业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当前一提文化产业,就说到GDP、经济效益。但是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文化服务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精神服务,它的着眼点最终应该落脚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张文珍说。
在张文珍看来,推动文化的全面发展上,就是落脚在人上,这是文化建设发展的最终使命,所以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