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
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发展自己的经济,何况我国是在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
这是贺国强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撰写的一篇理论文章的主要部分。贺国强同志当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1990年11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强调“扬弃”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所谓“扬弃”,就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摒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阶段。“扬弃”的要求,就是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既否定又肯定。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分析过去,客观地看待今天,科学地预测明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会运用“扬弃”的观点,联系当前思想和工作实际,我认为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历史是当时的现实,今天的现实也是将来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事业,无论意义如何深远,成绩如何巨大,放到历史长河中去看,也只是“一瞬间”和“沧海一粟”。不能简单以今天的标准来否定过去。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当时的背景、环境、条件等出发,做到尊重历史而不是割断历史。
对待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一方面,任何历史人物(包括伟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另一方面,任何历史人物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因此,那种“一说某某人好就十全十美,甚至神秘化”和“一说某某人坏就一无是处,把优点也说成缺点,甚至一棍子打死”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充分肯定他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指出他晚年所犯错误及其犯错误的根源之后,仍称赞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这一历史性的评价得到了国内外普遍赞誉,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对于稳定中国政局,对于在中国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反,前一个时期,在苏联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这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而且导致了企图否定列宁、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卫国战争、否定苏联7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等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自己把自己否定了、搞乱了,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否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上,我们要坚持“扬弃”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的,“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只要它能存在,就说明有其生存发展的条件,有本民族独特的优势。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曾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我们有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有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之魂”。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总结我们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借鉴外国一切有益的经验,但前者永远是主要的,而且任何借鉴都不能脱离我们自身的实际。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全盘否定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本质上讲是对历史的歪曲,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二、正确对待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扬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扬弃”的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新过程对旧过程质的否定,同时也吸收借鉴旧过程中某些有益的东西,如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取代;二是在保持旧过程原来质的基础上,否定一些不合适的东西,如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的改革开放。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优越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制度。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克服我们现行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调动起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因此,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决不是搞“全盘西化”。
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发展自己的经济,何况我国是在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不能一说开放就良莠不分、生搬硬套,而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总之,在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坚持“有所引进、有所抵制”和“排污不排外”的原则,使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而迅速地发展。
三、正确对待干部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很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选拔任用干部。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我认为在对待干部问题上,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就总体来讲,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每一个干部,尤其是直接管理的下属干部,要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价,不能人云亦云。评价一个干部,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要看他的本质和主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更不能只凭个人好恶或主观印象。
第二,要如实、科学地看待干部的政绩。作为一名干部,在任期之内或工作期间,总要尽职尽责,努力做出一定的政绩,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作为上级党组织,也无疑应该经常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同样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要把个人的努力置于集体领导、客观环境、历史过程中去分析,正确处理好前任和现任、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真正做到全面、准确、科学。
第三,要满腔热情地爱护干部。十全十美的干部是没有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免的。那种对干部一犯错误(这里主要指工作中的失误)就全盘否定,不历史、客观地分析所犯错误的原因就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根据我的体会,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干部可概括为四句话:当干部有了成绩时,领导要给以鼓励表扬;当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领导要替他排忧解难;当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某些失误时,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当发现干部有某些错误倾向和苗头时,领导要及时教育帮助。
还有一个如何对待匿名信的问题。对此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目前,在党内、社会上存在不正之风以及个别干部搞打击报复的情况下,有些人检举揭发违法乱纪干部不敢写真实姓名,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但也确有一些人以匿名信的方式诬告干部。因此,对匿名信一概不查是不对的,完全相信、件件都查也是不对的。本着既爱护干部又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在对待匿名信问题上,我们一是对匿名信的内容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凡属那些内容太离奇、根本不存在可能的匿名信则不查;二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调查处理的干部应事先征求主管单位组织部门和分管领导的意见;三是对需要查清的问题,可以在不影响调查的情况下适时与本人沟通、要求作出说明,在调查结束后再把调查结果告诉本人;四是根据所调查材料及匿名信影响的范围,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布调查情况;五是严肃认真地进行处理,对确有问题的干部依纪依法进行处理,对确系诬告而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则严肃处理诬告者。总之,要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惩恶扬善、澄清是非,努力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