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GDP的“包袱”

2013年11月02日 19:20作者:来源:河北日报

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环境,贵在落实,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不以GDP论英雄,将干部考核的“指挥棒”指向质量和效益,才能将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科学发展。

放下GDP的“包袱” 
——如何化解过剩产能(一)

  编者按
  对河北而言,产能过剩并不是个新话题。与以往不同,本轮产能过剩的化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过剩产能带来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坚持绿色发展,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及船舶等确定为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其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产量大、企业多,涉及面广,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决战决胜打好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攻坚战?如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即日起,本报陆续刊发《如何化解过剩产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赵 建
  在动物界,有一个故事让人动容。
  老鹰活到40岁时,会连皮带肉磕掉尖嘴,拔掉利爪和羽毛。因为这时它的爪子麻木老化,喙变长变弯不能进食,羽毛又密又厚无法飞翔。
  付出剧痛代价换回的是新生。经历150多天的漫长煎熬,新喙、利爪和油亮的新羽重新长出,在余下的30年,老鹰又重新成为天空之王。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何尝没有“老鹰新生”式的痛苦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成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为社会繁荣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省该项指标已升至全国第六位。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幻,片面追求GDP增长的道路越走越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却难以调整,我们赖以生存的这方山水也被污染困扰。
  是耽于经济质量不高、环境污染泥淖中不能自拔,还是像老鹰一样,经历阵痛,选择新生?
  陷入怪圈——
  背着GDP的“包袱”,过剩产能“屡调屡剩”
  “2-1=3”?这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过去在我省一些地方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类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产能“越调越剩”。
  某钢铁大市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据该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至今年8月份,该市淘汰炼铁产能2492万吨、炼钢产能2369万吨,拆除高炉123座、转炉82座、电炉20座。然而,近年来他们的钢铁产量仍在增长,2012年全市粗钢产量同比增加了2.09%。
  该市产能过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性的投资不无干系。但谈及产能“越调越剩”病根,一位专家指出,与地方政府的GDP情结有直接关系。背着GDP的“包袱”,虽屡提对过剩产能“壮士断腕”,但真到砍时却顾虑重重。
  这样的顾虑一方面与“钱袋子”有关。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产业是我省一些地方的看家产业,是经济支柱和重要就业渠道。钢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8.2%。
  放下GDP的“包袱”,化解过剩产能,意味着经济增速降低、就业岗位减少,地方政府怕“伤筋动骨”。某县相关负责人曾表达忧虑:砍掉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GDP和财政收入减少,建设无法保障,就业也成了问题。
  这样的顾虑也与“面子”即GDP总量的排名有关。从设区市到县(市、区)再到乡(镇)地方政府普遍有一种心态:既担心被前边的标兵越甩越远,又怕被后边的追兵越追越近。一位县级市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在河北始终居于第一方阵,如果“比赛名次”降下来,自己脸上挂不住,也没法向群众交代。
  一些地方政府抱着上述心态,为促使项目尽快上马,默许企业通过化整为零、未批先建、汰小上大等方式回避或规避审批核准。甚至用行政力量直接推动,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等,都想打造政策“梧桐树”引进项目“金凤凰”,放任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领域。
  不过客观来看,地方政府追求GDP总量也不全是“过错”。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地方政府通过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得以逐步满足这种需求,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合理因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产能过剩矛盾愈演愈烈,亟待破解,成为当前的大形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产能过剩拖下去的结果可能导致各种矛盾越来越集中。”省社科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刘来福认为,只有顺应当前形势放下GDP的“包袱”,才能真正遏制企业诸多不合理行为,打破产能“屡调屡剩”怪圈。
  倒逼转变—— 只有不唯GDP,才能将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原来卖一吨钢赚来的钱可以买部手机,现在还买不到一只烧鸡!近日,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会周就曾无奈地表示,企业一吨钢的利润只有十元左右。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造成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低迷。据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介绍,上半年,全省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为0.57%,不仅远低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百分之十几的销售利润率,也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5.4%的平均利润率。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低,已成为河北无法回避之“痛”。省工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948户,亏损面为15.7%,广泛分布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
  种种矛盾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刘来福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不唯GDP,才能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来。
  淘汰落后产能,短期或拉GDP后腿,但我们宁可承受一时之失,更要重长远之得。腾出资源、土地、环境、市场和人力空间,发展先进产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此,唐山认识深刻,行动迅速。今年以来,该市经济运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部财政收入增速连续9个月都是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也影响了开放招商。他们决定放下GDP的“包袱”,下大力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并深刻认识到,压减产能并不一定会使发展减速,反而是“增”的机遇,增新的、增高的、增好的、增优的。
  “今天不淘汰落后产能,明天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刘来福说,对于全省而言,我们不能再背GDP全国第6这个包袱了!在调整结构和改善环境方面没有退路,必须化解过剩产能,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结构调过来,这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自我加压—— 为GDP松绑,更要加调整结构之压、加改善环境之压
  近日,记者来到鹿泉,但见青山隐隐、碧水悠悠,部分村居黛瓦粉壁、流檐马墙,颇有徽派水乡意蕴。鹿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以前的环境可没这么好,采石场多,拉石头的大车多,扬尘遮天蔽日。
  转机始于2012年。以水泥为支柱产业的鹿泉一改过去重视GDP、重工业投入的考核机制,不同乡镇(区)被分为工业主导型、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主导型等类型,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很多乡镇得以放下GDP的“包袱”,淘汰了众多小水泥、小采矿等企业。
  由此,鹿泉不仅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最根本的是发展层次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以休闲服务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发展新格局。
  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环境,贵在落实,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刘来福说,只有不以GDP论英雄,将干部考核的“指挥棒”指向质量和效益,才能将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科学发展。
  转变考核评价机制,地方政府在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成就,也可以“挂红花”、“当英雄”,这意味着为GDP松绑。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宋立功认为,经济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和低碳环保,实际上也是加压,加经济结构调整之压、加环境改善之压。
  我省刚刚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为他的思考提供了佐证——
  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河北省削减煤炭消费及压减钢铁等产能任务分解方案》出炉,明确到2017年年底,全省共压减炼铁产能6672万吨、粗钢产能6726万吨,削减煤炭消费4034万吨,还将压减水泥玻璃产能、淘汰燃煤锅炉等目标任务同时分解,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考核更加科学客观。我省《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考核办法出台,提出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优先地位,突出考核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同时,大幅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权重,加大对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排放物削减率的考核,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工作。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面对新目标、严要求,我省积极响应,加紧制定相关行业的具体落实政策。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调研员尚海林说,正在制定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结构调整方案,以最大力度把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