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把“幸福民政”落到实处

2014年01月20日 11:36作者:石少军来源:大众网德州频道

近日,德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做客大众网。李淑华回顾了民政局2013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展望了2014年工作重点,并回答了网友提问。2014年,德州市民政局将着力开展“十大创新工程”,集中精力办好“十件实事”。

 

  [编者按]德州“两会”胜利召开,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我们特别推出大众网德州两会特别报道《践行群众路线 德州在行动——请问局长》栏目。

 

德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做客大众网

 

  大众网德州讯记者 石少军 通讯员 蔡铖)近日,德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做客大众网。李淑华回顾了民政局2013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展望了2014年工作重点,并回答了网友提问。2014年,德州市民政局将着力开展“十大创新工程”,集中精力办好“十件实事”。

 

  养老体系初步构建

 

  李淑华表示,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紧扣“强队伍,抓创新,创品牌”的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十件大事、十件实事、六个基本建成的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好社会保障职能和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切实发挥“建设幸福德州,民政助力先行”作用。

  社会保障扎实有效。城市低保标准提高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00元,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400元和3500元。医疗救助1.42万人(次),2553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339人(次),386万元;冬季取暖补助为1.6万户城镇低保对象家庭发放500多万元。有力应对了八次自然灾害考验,确保了受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以数字化系统为载体,全面建立公开公平、阳光透明、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体系,市民政局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示范单位”。

  养老体系初步构建。14处福利中心,4处已投入使用,8处可明年投入使用,2处可2015年投入使用;新建5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处建成投入使用,2处完成主体工程。12处高标准中心敬老院有8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处已开工建设;全市累计新增养老床位5600张,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5400张任务。

  社会福利全面提升。社会散居和福利机构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由每月600元提高到720元、1000元提高到1200元;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每人每月8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月400元的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实施“霞光营养早餐计划”,为全市所有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和孤残儿童,每人每天早餐增加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全市共配送牛奶16.74万余箱,鸡蛋33.47万斤,总价值753.3万元。

  优抚安置落实到位。扎实开展为优抚对象“三解” (解住房、医疗、生活难)、“三送” (送慰问、洁净、健康)活动,为1185户优抚对象集中解决住房难问题,为4.8万名优抚对象入保参合1126.4万元,为1.3万人次报销医疗费1626.9万元。组织开展10批1000名优抚对象集中疗养和慢性病集中诊治工作。整合全市最优势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确定师资力量最强、实训设施最好的5家培训机构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筛选了14个专业供退役士兵挑选,全年培训退役士兵900名。组织编写了退役士兵考试用书。建立起全市统一抚恤生活补助金季度首月发放制度,全年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3.29亿元,补发2012年提高标准部分776万元。

  双拥共建丰富内涵。在全国率先实施双拥共建鱼水情系列行动,构建双拥共建内涵体系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优抚对象疗养工作内容、规范程序,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全年组织开展10批1000名优抚对象集中疗养和慢性病集中诊治工作,多地民政部门来我市专门学习借鉴。

  社区服务拓展平台。依托电话、短信、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区1300多家服务单位签订协议,建成了集社区家政、养老服务、慈善义工、民政信息发布、民政对象利益诉求等功能多位一体的12343社区服务热线,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区划地名规范创新。筹集工作经费661万元,设立900余块标牌,完成了高铁新区的道路设标工作;设置路牌1000余块,对德城区100余条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形式筹集资金150万元,对运河经济开发区的道路进行了道路设置工作,设置一级道路标牌150块,二级路牌30块,立杆路牌120块,大大提升了地名标志设置水平,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赞同。

  社会事务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审批办结时限缩短为5天,为全国最短。全市办理结婚登记57960对,离婚登记9066对;涉外婚姻登记33对;火化31000具;收养登记71件;救助3900人次。

  队伍建设风貌一新。“作风建设年”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打造了一支思想境界高、作风高效务实、制度运行规范、勇于争创一流的工作队伍。增强了市直民政系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的民政良好风尚进一步树立,民政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4年完成“十大创新工程”

 

  李淑华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的关键年。面对全面推进改革的大趋势,结合幸福德州建设的民政实践,根据民政的职能、任务和队伍现状、工作实际,德州市民政局将2014年确定为全市民政工作的“创新提升年”,要高扬创新大旗,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从民政对象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谋划创新思路,研究创新政策,探索创新措施,打造扎实实在的“幸福民政”德州品牌。初步确定2014年完成“十大创新工程”。

  养老服务创新工程。市级建设一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要功能的大型市级老年人养护中心。新建养老床位6000张(每张补助1500元),改造养老床位3000张(每张补助800元),运营补贴床位5000张(每张补助200元)。

  幸福社区建设工程。着眼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重点解决好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就业、就学、就医和住房等“五难”问题。

  困难群体阳光救助工程。在全市开展好“五大救助”工程,坚持实施“节点”救助和经常性及时救助相结合、普遍救助与重点救助相结合、现金救助与实物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扩大慈善救助领域,强化慈善救助力度。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机制创新完善工程。在全市开展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德州市健全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期内,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健全完善四级救助网络,普遍建立县级救助机构;三是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四是健全完善源头防控措施。试点经验做法力争2015年在全省推开。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工程。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工程。实施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探索一业多会,细分行业类别,允许同一行业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商会;降低登记门槛,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在人事、机构、职能、财务、资产等方面脱钩;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执法队伍建设,在原有社会组织执法局的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执法队伍,坚决查收非法机构组织和社会组织执法行为。

  双拥工作政策立制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双拥共建内涵体系,积极探索,出台双拥立制创新政策,为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打下坚实基础。

  慈善工作网络建设工程。继续巩固完善市、县(市、区)、乡(办事处)、村(社区)四级慈善网络。乡镇分会建设要做到全覆盖,建成率要达到100%,并健全完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年度计划、财务管理等规范性工作,全面提高业务水平。有条件的村(社区)要建立慈善工作站,本着成熟一批组建一批的要求,做到达标。

  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创新工程。建立市、县、现场三级应急指挥系统,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灾后各项救助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文明殡仪创新服务工程。取消市区范围内医院太平间,实行遗体在殡仪馆集中冷藏,推行在殡仪馆集中办丧。完善设备设施,增加冰尸柜21个、发电机组2个、新建改建守灵室10套等;增加配套服务项目,提高殡葬服务质量,满足丧主服务需求。

  民政工作统计考核创新工程。针对民政工作统计考核工作滞后的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实现统计反映工作动态,考核反映工作实绩,推动民政统计考核工作规范严谨、真实客观。

 

  落实“十件实事”

 

  李淑华向记者介绍,2014年,民政局要把“幸福民政”落到实处,充分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并落实“十件实事”。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继续提升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城市低保标准拟提高40元/人月,保障对象达到6万人;农村低保标准拟提高200元/人年,保障对象达到21.5万人;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2400元提高到3000元。

  阳光救助平台初步建成,构建公开、公正、公平救助新体系。在完善试点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救助信息系统,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最优化。

  开展文明殡仪行动,改变传统殡葬陋习,倡导文明殡葬新风,丰富人文殡葬服务内涵。

  提高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缓解优抚对象医疗住房难。将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标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联动,建立优抚对象门诊补助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减轻患大病人员负担。2014年10月前为超过千户优抚对象集中解决住房难问题,活动采取新建、维修、购买等多种方式,市县两级共同筹集资金,市级按平均每户10000元补助;贯彻《山东省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房优待暂行办法》,制定全市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具体政策,建立住房保障长效机制。

  流浪乞讨救助机制试点工作,在全市推行救助工作新机制,为全省创经验、树亮点,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工作任务要求。

  建设自然灾害救助指挥系统,建设统一的市级救灾指挥中心,各县市区建设分中心,建立信息通畅、指挥有效、直达现场的现代化救灾指挥信息平台。

  完成养老床位6000张建设,市级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县级福利中心、乡镇中心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民办养老机构同步推进,确保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

  探索建立临时救助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医疗、教育和困难群众冬季取暖等专项救助工作机制,把临时救助规范化、长效化,完善救助工作体系。

  优抚对象疗养提升扩面,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群体,进一步扩大优抚对象疗养工作影响力。

  完善12343服务进社区工程,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实现12343服务向社区延伸有人员、有助手、有平台,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白雪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