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群众路线做实“六到”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搞特殊照顾、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形式主义。”这是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住村时的约法三章。党的群众路线开始以来,滨州以“市委常委带队住村”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扶弱解困帮到户、党员干部联到户、惠民政策落到人、联合接访下到县、人才服务送到乡、基层组织整到位等“六到”工作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密贴合实际工作,解决点、线式的片面帮扶,让群众普遍受益。
“第一书记”为村里修起了健身广场,村民农闲时候有了去处
袁庙村修起了排水沟,再不怕下雨水排不出了
“第一书记”王兆坤带领村里合唱队练歌
大众网记者 纪学敏
“不搞特殊照顾、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形式主义。”这是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住村时的约法三章。党的群众路线开始以来,滨州以“市委常委带队住村”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扶弱解困帮到户、党员干部联到户、惠民政策落到人、联合接访下到县、人才服务送到乡、基层组织整到位等“六到”工作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密贴合实际工作,解决点、线式的片面帮扶,让群众普遍受益。
市委常委自带被褥住村 面对面了解百姓心声
今年3月底至4月初,滨州市全部12位常委带头、所有市政府副市长跟进,分别在各自的联系村开展了3天的驻村蹲点听取意见活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议农家事、听农家话,走到群众中间去,直接听取百姓的心声。
“自从工作后,我就没有再在农村住过。这次驻村,和勤劳朴实的村民朝夕生活在一起,让我回想起了许多少年时期在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真正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曾也常下基层,但主要情况还是听底下同志汇报,难免有些不接地气,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村里住它三五天,听听乡亲们的心里话。”
张光峰的联系村是惠民县皂户李镇康堡村。3月23日下午,他自带被褥、电脑、打印机、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来到康堡村后,便立即召集县、镇、村负责同志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对蹲点调研、征求群众意见提出纪律要求,并与大家约法三章:不搞特殊照顾、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形式主义。
三天三夜的住村时间,张光峰通过上门入户、与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赶农村大集等方式,共走访惠民县皂户李镇15个村庄,与100多名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梳理出了群众最关心的农村环境、民生、村干部待遇、农村集体经济、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干部作风等6大类30项具体问题。
滨州市市长崔洪刚等常委也通过住村了解了群众的需求、找出村子的问题,这些都被一一记到本子上。
“书记住在我们村里,为我们切实解决了问题,老百姓都叫好。”康堡村村支部书记康希良告诉大众网记者,张书记白天到户走访问需求,晚上做整理,不只解决了百姓的需求,还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村里有种植苗木的传统,品种以国槐和白蜡为主,书记说这样品种太单一,价格不能稳定,为我们推荐了适合土质的盐松,现在已经种了5亩做试点。”村民康希燕介绍,张书记来到村里,一点架子也没有,她们反映的村边国道路口车流量大但没有红绿灯的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村民们对此非常满意。
“六到”工作层层推进 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农村的问题随时有变化,领导干部住村只有3天时间,怎样保证长期有效的帮扶,又如何由一村到多村进行帮扶?
“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以往好的做法开展了‘六到’工作,其中党员干部联到户就是解决短暂帮扶和片面帮扶的举措。”面对大众网记者的疑问,张光峰介绍。
市委常委等市级领导住村是滨州市开展的扶弱解决困帮到位活动内容之一,而扶弱解困帮到村是滨州“六到”工作的其中一项。“六到”分别为联合接访下到县、人才服务送到乡、扶弱解困帮到村、党员干部联到户、惠民政策落到人、基层组织整到位。其中接访方面,每月3日由市委书记带队,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分赴县区面对面接待上访群众,着重解决积案、难案,化解率达90%以上。扶弱解困帮到村、党员干部联到户、惠民政策落到人3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党员干部住村、联户等方式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解决实际困难,把惠民政策真正宣传、落实到位。
通过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一件件实事,避免群众路线流于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真到沉到基层去、融入群众中,从而突破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前期各级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10237户的基础上,滨州将在6月份探索推行所有党员都有联系户、每户都有干部联系的‘全员联户’工作,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到普遍的密切联系。”滨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谷守彬说,这项工作由督查室备案,并进行不定期回访,不按照规定联络、走访的,将被扣分,直接与年终考核挂钩。
据介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是服务好“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做法,目前滨州已派送97位“第一书记”进村帮扶,235个村党组织班子凝聚力从根本上得到转化和提升。
“第一书记”赢群众叫好 下大决心将“六到”做实
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群众对党员干部帮村联户反响强烈,对于“第一书记”的帮扶都竖起大拇指。
“村里的柏油路修起来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两委班子团结了,村里组建的合唱队得了全国大奖,村里开起了职业农民学历班,70多岁的村民开始打起了篮球,十户贫困户里都养起了‘帮扶羊’……这都是上面派来的‘第一书记’刘振科的功劳啊。”说起党员干部帮村联户带来的改变,滨州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瓦屋邢村村支部书记赵德祯一口气列举了十几项。
“之前村里一下雨就进不来人,村东头有个修车子的,西头也有修车子的,就因为路不好走车子都颠坏了。”惠民县皂户李乡袁庙村村书记袁金堂向大众网记者描述。自从2012年3月26号,水利局王兆坤到村里当了“第一书记”后,村里大变了样。“为我们修了1500米的环村路,还有5米宽的排水沟,之前下雨老百姓都要用抽水机从家里往外抽水,现在家家户户能排出水来。”
不仅如此,王兆坤还带领村民依托苗木产业优势,在村里种植了600亩苗木和100亩良种繁育基地。“我们不能仅限于输血,也要造血。”王兆坤说,希望能形成长效机制,等“第一书记”离开之后村子还是会良好发展。
王兆坤所考虑的,也是老百姓担心的。“第一书记”让村子大变了样,走了之后村子能否再继续发展,又怎么样来改善没有“第一书记”的村子?据了解,目前滨州全市还有69个困难村,建国以来从未修过路。
面对这样的问题,张光峰认为,需结合群众路线下大决心建立起普惠全市300多万群众的民生格局。“我们都在说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我觉得这个说法需要加一个主语,那就是老百姓。”张光峰说,滨州是农业大市,老百姓占了大比重,通过俯下身子踏实的住村经历,一些领导干部了解到了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和农村的实情,这样的感受跟坐在高楼大厦里听汇报截然不同。滨州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员干部全员联户、五项“专项整治”等活动把“六到”进一步做实。
滨州较早地践行了群众路线,较早地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了前端,较早地取得了系列成效,但是这些都不会较早地结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群众期待群众路线能更长效,不要走过场、一阵风。张光峰说,“群众工作不难做,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少讲道理,多办实事。”滨州将继续通过“六到”等群众路线工作,面对面服务群众,以切实的抓手将群众路线在党员心中扎根。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