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让大学开启学子成才梦想

2013年08月10日 09:16作者:王 原来源:大众日报

8月8日上午,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一行来到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为特困生小刘送来录取通知书,并资助5000元助学金。根据“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齐鲁工业大学按照社会对就业市场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创新。

  原标题:让大学开启学子成才梦想

  □记者 王 原 报道
  本报济南讯 8月8日上午,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一行来到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为特困生小刘送来录取通知书,并资助5000元助学金。
  小刘自小父母离异,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没有经济来源,靠亲戚邻居的帮助维持学业。徐同文看到她的生源档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徐同文表示,特困生群体更需要关注,作为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长成才,让大学成为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齐鲁工业大学提出,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功能,着力解决“四风”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广大教工要“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中心点。
  为准确了解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齐鲁工业大学面向学生开展了关于学风、教风和服务作风方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回2647份问卷。经对问卷统计整理,对反应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整改。有学生反映自修室拥挤、桌椅偏少的问题,学校一方面从图书馆挤出库房、办公室,改做学生自修室。另外,利用教学楼、实验楼大厅空间,增设部分沙发、座椅,方便学生修读和学习讨论。还有学生反映住宿条件差的问题,学校及时向省教育厅报告,并得到省领导批示,有望尽快解决。学校还利用假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改造升级,努力为学生营造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高校的课程和教材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齐鲁工业大学从创新课程建设入手,开国内高校课程改革风气之先,作出大胆探索和尝试。“为什么不给学生吃‘面包’‘牛奶’,却只知道塞给他们‘煎饼’‘窝头’?不了解技术、学术发展的前沿,就不可能实现高端就业,更不利于发明、创新。”徐同文说。
  根据“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齐鲁工业大学按照社会对就业市场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创新。特别是在工科领域,通过引进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借鉴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程等方式,与国际接轨,对全校6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更新,解决人才培养规格老化、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学校还与省内外10余所高校成立“大学课程联盟”,做到优质课程学生共享。
  日前,校党委又委派科技处副处长姜海辉到临沂市科技局挂职副局长。齐鲁工业大学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与全省多个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工业强省建设需要,进行学科布局优化和专业结构调整。计划用2~3年的时间,使学科能够基本覆盖山东省主要产业领域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建设轻化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15个左右的工科专业,同时更新改造1/3左右的老专业,新增60个左右的专业方向,为我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人才荒”领域行业、产业,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
  奋发以有为,齐鲁工业大学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引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满意的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