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群众感情缺失症”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的交往联系中培养起来的,如果相互之间不联系、不熟悉,感情就无从谈起。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心要放在增强群众感情、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上。
原标题:根治“群众感情缺失症”
□ 张书林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的交往联系中培养起来的,如果相互之间不联系、不熟悉,感情就无从谈起。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传家宝、力量源。党全面执政以来,坚持群众路线的效果总体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深究下去,问题的出现都与群众感情缺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因此,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心要放在增强群众感情、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上。
党员、干部队伍中患有群众感情缺失症者不在少数,集中表现为:一是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利益随意践踏、对群众的事务能躲就躲;二是做事不同群众商量、不走群众路线、不听取群众意见;三是做官当老爷,在人民群众面前颐指气使、趾高气扬,搞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
根治群众感情缺失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准确定位人民群众的角色入手,进一步明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下大力气去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对照自己固有的群众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改善民生,自觉做到“把群众当父母、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党群关系当亲戚关系”,不断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群众感情的前提是群众观念,没有正确的群众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群众感情。因此,增强党的群众感情,就要首先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群众观念是群众工作中沉淀形成的经验在观念层面上的反映。从着力增强群众感情的基点出发,当前应自觉树立以下群众观念: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的观念、向群众学习与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相统一的观念、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统一的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等。
要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的交往联系中培养起来的,如果相互之间不联系、不熟悉,感情就无从谈起。党与群众的感情也是这样。因此,增强党的群众感情就要从密切党群关系入手。要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在联系群众上出实招、讲实效。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只有参透了群众的向往与追求,才能做出真正让群众满意的事来。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做到“短平快”,克服联系群众过程中出现的“西瓜大的壳、芝麻大的核”以及“嘴尖皮厚腹中空”等不到位现象。
要学会运用群众性语言。感情是要靠联系沟通建构起来的,最便捷的联系沟通工具就是语言交流。因此,增强群众感情就要学会与群众沟通交流。要保证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顺畅、达意、准确,就必须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话。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主要的原因在于不会运用群众性的语言、不熟悉群众的话语系统。党的话语系统、政策性话语系统与群众性话语系统、民间话语系统是有区别的。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要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就应该及时进行话语系统的转换,学会运用群众性话语系统。为此,就要做到:第一,对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要理解透彻、熟稔于心,进而做到熟能生巧,在党的话语系统与群众话语系统间自由穿梭;第二,多到群众中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力求直接联系群众,多注意聆听与观察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及习惯;第三,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融入到群众的感情世界中去。
要杜绝与民争利。感情最容易被利益所腐蚀,尤其是私利。领导干部在涉及到纠缠不清的利益分割时,必须注意维护群众利益、学会吃亏。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懂得去算政治账,而不是一味地去算经济账;懂得去算维护人民利益和福祉的“大账”,而不是去算个人的“小账”,一味地去计较个人得失。党的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吃亏问题,经常纠结纠缠于自己到底是吃亏了还是没有吃亏的患得患失之中,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个人的“投入”与“产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与民争利的境况中。如此,就会伤害到党群、干群之间的感情。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