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椹果带动夏津百姓走上致富路

2013年11月16日 12:22作者:沈曌 刘永娜来源: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

近日,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随“椹果之乡 生态夏津”生态报道行,来到了山东省夏津县。白色的桑椹果比之紫色桑葚甜度不遑多让。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记者 沈曌 刘永娜 实习记者 张琦立):近日,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随“椹果之乡 生态夏津”生态报道行,来到了山东省夏津县。夏津素以桑葚闻名,其中尤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颐寿园桑葚最为特色。颐寿园位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最南端,是一片有着千亩的古桑园,也是本次生态报道行的首站。

  “椹果飘香五月天,黄河故道颐寿居”。 颐寿园凭借独特的水土条件和气候资源,培育了“独一无二”的桑树。所结果实桑椹属绿色天然食品,被称为“民间圣果”,因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附近村落长寿者甚众,故桑树又称“颐寿树”。据了解,以采叶养蚕为主的桑树,结的果叫“桑葚”。这里种的树,主要是产椹果,称为椹树。而眼下,正是椹果的采摘期,白椹、紫椹、玫瑰椹等品种的椹果圆润饱满。跟普通桑树所结的紫红色桑葚不同,这种椹树结的是一种乳白色的果,个头比普通桑葚大,入口甜而不腻。

  现今的颐寿园中,300年以上的古树有400余株,著名的卧龙桑与腾龙桑就生长于此园中,周围种植新的椹树,形成一个年轻的椹树群,与古椹树群相互辉映衬托。夏津县旅游局局长王家国介绍:“2007年以来,夏津县累计投资1.2亿元,开发建设了面积为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公园,建成‘一带十区’旅游景区,把椹树相对集中的‘颐寿园’做成自己的品牌景区,主打椹果本身蕴含的‘养生文化’。”

  园区内随处可见的村民,他们就居住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树是自己的树,林地是自己的林地,政府和村民一起维护、管理这里的树木,共同享受旅游成果。村民将桑椹和桑叶茶包装摆起小摊,方便了游客也增收不少。以前,夏津县受沙土地的影响,不适宜种植农作物,收成很低。而椹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却适合在沙土地里种植。虽然种桑椹比粮食收成好,但是,椹果成熟后保鲜期仅为4个小时。桑椹固然是好,不过交通不够发达,宣传不够,卖不到远处,“白菜价”的尴尬局面,另很多人家把椹树砍掉,改种棉花。如今,村民的生活因森林公园而改变。记者问及多户村民得知,如今“椹”价倍增,以前几分钱的桑椹,现在卖到几块钱一斤,好的品种甚至可以卖到几十块钱一斤。并且将椹树浑身是宝发扬光大,桑椹不仅可以食用,还能酿酒。不少村民模仿葡萄干的做法,通过晾晒、烘干等方法制成椹干,克服了储存、运输难的问题。

  旅游局局长王家国表示,以前村民靠椹树不能有效的维持生计,无奈砍树另谋他计。因不忍百年古椹被伐,政府共收购347株百年古椹树。如今椹树前景一片大好,村民也尝到了规划生态旅游的甜头,政府还树于民一举打响原生态旅游、共同致富第一枪。

  

白色的桑椹果比之紫色桑葚甜度不遑多让。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颐寿园。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颐寿园内的商家主动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商品。

商户所卖皆是粒大饱满,甜度高的好桑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