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彭丽媛:传统文化是营养

2013年04月03日 09:41作者:来源:大众网

现在我认为我的家庭才是最大的名利呢,我要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累了的时候可以靠着它歇一歇,它就像一棵大树,我就在大树底下乘凉,如果没有这棵树,我想我不可能有现在的这种事业,我可能也就颓废了。

  大众网济南4月3日讯 今天,《大众日报》12版“小逄观星”栏目发表了大众日报记者逄春阶的文章《山东的女儿彭丽媛》,回忆了9年前他和同事在淄博采访彭丽媛的台前幕后,记述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彭丽媛对山东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现将当年的采访文章《彭丽媛:传统文化是营养》收录如下,以飨读者。 

  彭丽媛:传统文化是营养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郑立波 实习生 曹玉洁 

  2004年9月16日,彭丽媛来到临淄,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首届国际齐文化节。她说,这个文化节,同孔子文化节一样,在我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我是山东的孩子,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孕育了我。

  “我一直在探索创新民歌”

  记者:和你同一时代的歌星非常多,可是像你这样艺术生命长久不衰、始终保持在巅峰地位的却屈指可数。有的稍纵即逝,有的红极一时,有的走了退路……回顾你走过的路,你觉得传统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对你的发展是不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彭丽媛:对,齐鲁文化在我身上体现的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声乐队伍里的一员,我经常自问,我对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到底了解多少?理解得准确不准确?这样问问,心态就放平了。我们的齐鲁文化,确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耀眼的明珠,我很幸运自己从小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齐鲁文化的气息。我的家乡郓城,出过宋江啊,够文化的吧。我的父亲是县文化馆的馆长,母亲是县里剧团的演员,他们从小给我灌输的也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的最佳营养。

  记者:我们发现,在你最新的专辑《源媛流长》当中,收录了13首民歌,包括:《茉莉花》、《小白菜》,还有《沂蒙山小调》、《三十里铺》等等。感觉有点儿不土不洋,反正不是原来的那种味道,你自己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已经不仅仅是民歌了。怎么理解你的话呢?

  彭丽媛:我就一直想尝试,如果把中国古老的民歌和世界上先进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将是什么样子?我一直想探索,想创新,想做这么一个。我希望中国的民歌跟大家,跟大众接得更近。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抢救中国文化遗产积极的拥护者,我一直想用一种手法能让年轻人也像喜欢流行歌曲一样地喜欢民歌。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总认为中国的民歌,应该越原始越好。其实这原始的民歌我都学过,我在中国音乐学院上学的时候,我们有民族音乐课,当时我们听到的,老师就跟我们说,陕北信天游是什么呢?打开录音机,就听到一个女声在唱:“鸡娃子儿地那个叫来哟,狗娃子儿地那个咬,当红军的那个哥哥儿哟,回呀来了。”就是这样的唱,但是我们必须去模仿。如果说我模仿得不对,这门课我就没法交代。所以老师就觉得我模仿的还挺对,这是基础。我认为这是为了将来演唱中国的作品,所打下的音乐风格的基础,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要去学,你要懂。但是如果说我要去这样唱,你认为会有很多的人喜欢吗?

  记者:唱到《美人》的时候,你用的是藏语。唱《沂蒙山小调》用山东话,唱《三十里铺》用了陕北话,让听众一听就触摸到民歌的原汁原味,其实,怎么变,你的歌都没有离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应该是你的不可改变的底色。

  彭丽媛:非常传统的中国民歌,它的旋律是定了的,那么只是我给它作了一些改变,从音乐上,从演唱上,从理解上作了一些改变,我认为是万变不离其宗。民族的根,世界的叶。或者说,“民歌的形式变了,但是本质没有变',本质就是它来自于民间的这种音乐风格没有变,旋律的流动状态不会变。

  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去挖掘,挖掘以后怎么跟国际接轨,跟现代接轨,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是统一的,可以百花齐放,可以有各种声音,有各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嗓音,各种不同的声乐学派并存,来组成一个大队伍,发展我们中国的民族声乐。

  “我不后悔进音乐学院当学生”

  记者:你被聘为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你的老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对你评价很高,称你是民族音乐家。从当学生到当老师,一定有自己的感受。

  彭丽媛:金老师给我发聘书时,我特别激动,同时也觉得担子特别重。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在这里读了9年的书。转眼我毕业14年了,从小小的文艺兵,到现在“混”到了文职的少将军衔,这个时候学校聘我做客座教授,我觉得确实担子很重。我是第一个中国民族声乐的客座教授,更感到荣幸。

  记者:我们看到媒体说,当初你入学的时候也有过争论,就是你从原来的民歌唱法向金铁霖老师的声乐教学转换。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随金铁霖教授学习9年的学生,你如果不进入音乐学院,会不会也能唱得很好,更有民歌的味道?

  彭丽媛:我觉得进中国音乐学院当学生太对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认为在山东跟随王音旋老师学习打下了基础,但那只是挖掘了一块非常好的玉。进了音乐学院跟金老师学习,他慢慢把我雕刻成一件艺术品。无论大家怎么争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把民族声乐提高了一个档次,确实让它系统化理论化了。

  记者:民歌在我们自己听来可能感觉好,如果文化背景不同的境外听众,听着有没有障碍呢?

  彭丽媛:我到东欧、俄罗斯等地演出,没想到,境外的观众从我的歌声中,也能感受到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的艺术魅力。一位东南亚国家的大使听了我的演唱说:“唱得真好!这是我第一次听中国民歌。中国民歌是那样地丰富、优美。”一位罗马尼亚朋友对我说:“你继续努力下去,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歌唱家!”

  “我的家庭才是我最大的名利”

  记者:你曾经说过,你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正宗山东人,从小就受孔孟之道的熏染,特别看重家庭,对名啊利啊,你肯定也有自己的看法。请你谈谈好吗?

  彭丽媛:我对家庭是非常看重的。我觉着在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是我的家庭(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孩子),如果需要在家与名利、地位、金钱之间作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若说选择别的可荣华富贵,选择家则要坐牢,那我宁愿坐牢。我的家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家一模一样,别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别人有天伦之乐,我们也有,而且可能比别人更多,虽然我们都很忙碌。

  什么叫名利?并不是说你出名对你这一生最重要,你最应该拥有的本领才是真正的名利。我十几岁上学时,就认为一定要学到东西,否则我将来没有说服力,就成不了专家。我就认这个理,这才是真正最大的名利—学到真东西。现在我认为我的家庭才是最大的名利呢,我要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累了的时候可以靠着它歇一歇,它就像一棵大树,我就在大树底下乘凉,如果没有这棵树,我想我不可能有现在的这种事业,我可能也就颓废了。

  记者:乔羽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论彭丽媛》,文中提到,彭丽媛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优秀的继承者,她有光荣的前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昆、郭兰英,她们是开创者、奠基人,彭丽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起步的。王昆这辈人的优势在于她们来自民族、民间,她们身上具有中国大地上泥土的芳香。她们接触过土生土长的东西,从中吸取了营养。她们根扎得稳,路走得正,带动了新的一代人去开辟中国声乐艺术的新天地。彭丽媛便是其中的一员。你认可乔老的评价吗?

  彭丽媛:乔老那是过誉。我跟前辈比,差距还很大。好多人说我是新的时期中国声乐艺术新的代表人物,我不敢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清醒。我们不是谈传统文化吗?我们该像古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清醒地坚持下去,多做些事情,不辜负家乡父老对我的期待。 (原文发表于2004年9月20日《大众日报》 )

  山东的女儿彭丽媛

  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这些天,都不约而同地盯住了彭丽媛。彭丽媛站在更大舞台上的亮相,得到了普遍认可,《中国青年报》为此还发了评论《柔软与巧妙的中国‘她实力’》。彭丽媛是从齐鲁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女儿,在她的故乡,对她的关切就更自然,更温馨,也更亲近。[详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