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年在工作现场
日前,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将镜头对准了青岛港。这次,他们除了关注许振超等劳动模范,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一群农民工身上。这群农民工当中,有的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有的当上了正处级的“大官”,有的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这群农民工被聚焦,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他们说,这是因为他们一直怀揣梦想,即便是现在他们都有了成就,但是,他们仍旧怀揣梦想。
中学毕业,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22年前,皮进军刚中学毕业,来到青岛港码头成为一名装卸农民工。入港后,在坑道队工作的他,发现传送带散落煤炭多是由于部分湿煤粘在传送带上,增加了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他用一条角铁加上废胶皮,固定在传送带下方,当传送带在背面空转经过这个装置时,粘在上面的煤渣就自动被刮掉,“打滑”问题就这么解决了。2000年,港口整合,皮进军成了散货装卸的一线工人。在灌包作业中,他的“四步作业法”使散货灌包作业从每灌装一包省下3秒,让一个班每小时可多灌包350吨散货,并创造了青岛港有史以来第一个农民工品牌——“进军灌装”品牌。这些年里,皮进军带领全队职工,先后创造了66项绝活,先后4次刷新纸浆接卸世界纪录,还相继创造出了“进军装车”、“进军大件”、“进军冻鱼”等“进军”品牌系列,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金牌农民工。
在皮进军的发动下,队里农民工成立亲情互助小组,每人每月拿出2元钱成立“阳光互助基金”,由最初的2000多元增长到如今的4万多元,帮助遇到困难的职工。皮进军当上副队长后,更加尽心尽责。2013年的一个夜班,皮进军为了顺利验货,主动拿出自己洗脸的毛巾,并动员大伙一起擦了一夜包装袋。货主感激万分,主动拿出1000元钱被皮进军婉言谢绝。“对我来说,干好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正处级农民工每月磨破一双鞋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了一个人名——徐万年,一个青岛港的普通职工告诉记者,“徐书记也是个农民工。1993年,他成为青岛港第一批纹车手,2005年又被提拔为装卸队的副队长,成为全集团第一批合同制的农民工,2007年,徐万年被提拔为青岛港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成为了青岛港第一个、也是全国少有的副处级农民工,2008年荣获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第一名,2010年徐万年担任了西联公司党委书记,成为集团里第一个正处级农民工。”
徐万年不管是白班夜班、风里雨里,还是酷暑严寒,他的身影总是日复一日穿梭在西港这片42万平方米的码头上,每天的工作在16小时以上,平均每个月他要磨破一双鞋。徐万年还是生产副经理的时候,公司只有740余米的码头岸线和2个半泊位,码头资源严重不足。徐万年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在岸线上来来回回琢磨出一个把2个班泊位变成3个泊位的方法,这件事情让干了15年的西港公司“首席调度”李大勇自愧不如,也让大伙对这个用心用脑对待工作的农民工副经理肃然起敬。
农民工也拥有了个人工作室
同样是农民工,西联公司机械二队技术副主管赵树双却走了一条技术路。进港以前,赵树双只是个具有初中学历的来自山东沂南县的农家子弟。然而进港20多年来,他凭借着在维修工岗位上用心学习,刻苦钻研,不仅靠自学拿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专文凭,还熟练掌握了世界尖端的西门子、ABB、三菱等生产的设备维修技术,成为了集团有名的农民工“突出贡献人才”和高级技师。
多年来,由赵树双主持开展了多项大型技术改造工程。其中25A吊车“油改电”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创了全国沿海港口该型号吊车“油改电”技术革新的先河,填补了国内港口机械在这个方面的空白,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为支持赵树双创新发明,公司专门以他的名字设立了“树双技术工作室”。由此,赵树双成了青岛港第一个拥有个人工作室的农民工。
2012年4月,赵树双为了解决一个吊车电控制动问题,在调车机房里一呆就是三天,找到方法后,又是一个三天连轴转,带徒弟安装新装置,朋友送他外号“拼命三郎”。赵树双说,他在青岛港经历了“摇身三变”。第一次是从一名农民变成了码头工人;第二次是从初中文化升级到了大学毕业;第三次就是从维修工到高级技师,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在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的身上真实地发生了。这不是在做梦,而是真实地发生了。将来自己不仅要有更多的发明成果,而且要带领更多的像我这样的农民工也走上技术岗位 ,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记者 王磊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