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璧众家之长 呈现灼灼其华
——记山东歌舞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 于联华
于联华,1960年7月出生,1976年5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89年8月加入致公党,1992年任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2000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当选山东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人代会常委会委员。2002年,当选为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现从事声乐演唱工作。
在齐鲁大地成长
1976年,16岁的于联华带着梦想进入烟台市话剧团,成为一名专业话剧演员。进团不久,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演话剧的女孩对歌唱充满兴趣,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歌声。话剧团的专业训练为于联华以后从事歌剧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歌唱领域的天赋也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1985年,山东省举办“泉城之秋”艺术节,于联华作为烟台市代表赴省城献艺,一曲《海风轻轻吹海岛》倾倒了观众和专家。此后不久,她调入山东歌舞剧院,任重唱、独唱演员,并师从女高音歌唱家尹世英。尹老师为她制订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从掌握气息和音色的处理开始,到科学的民族唱法和演唱技巧,于联华刻苦练习,专业水平迅速提高。1989年,她参加山东省第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山东民歌《打秋千》征服了评委,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当地一家报纸在评述她的这首参赛歌曲时这样描述:一曲清脆、甜美、柔情、活泼的花腔女高音,加上演唱者适度的婀娜舞姿,犹如饮下杯杯琼浆玉液,简直把评委和观众们都给灌醉了。
然而,于联华自己并没有沉醉于已有的成绩。就在获奖后的第二年,她只身来到北京,来到曾培养出李谷一、彭丽媛等歌唱家的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门下,开始了更为严格、艰苦的专业学习。她回忆说:“跟金老师进修的这一年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以前,别人经常说我在演唱方面有天赋,接受快。久而久之,我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但来到金老师的门下,通过大量作品训练,学习科学发声法、美声唱法和高难度演唱技术,通过深入研究声乐知识,我感到,一个人要有所为,光靠天赋是行不通的,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必须具有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
1990年7月,于联华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第4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了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这是当时山东在全国历届歌手大赛中取得的最好名次。同年,她荣获全国“每周一歌”歌曲征集评选金奖。1992年,她在第5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夺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二等奖。同年,又摘取了第1届中国民族声乐比赛演唱奖。
凭借自己的天赋、艺术造诣和不懈努力,此时的于联华已经成为山东极具实力、颇富名气的青年歌唱家,获得了北京等地专家领导的赞誉和院团的青睐,有许多机会走出山东,在新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但淳厚的乡情、亲切的乡音、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使于联华一次次谢绝了条件优厚的聘用,扎根“生于斯、长于斯”的齐鲁大地,用自己动人的歌声回报父老乡亲的厚爱。
在厚积薄发中收获
长期的刻苦学习和多方面的艺术实践,使于联华成为一个具备综合艺术素养的优秀演员,她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涉猎歌剧表演,凭借早年打下的深厚舞蹈功底和话剧表演能力,在歌剧表演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山东歌舞剧院排演大型歌剧的首选主角。
1991年,剧院复排大型歌剧《江姐》,当时还在北京求学的于联华奉命回团担任出演女主角江雪琴的任务。不少人担心她身材略显单薄,会与剧中人物的形象有差距。但有多年话剧舞台经验的于联华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运用训练有素的形体动作,声情并茂的演唱技巧,把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为山东音乐界的“第3代江姐”,于联华传承了以往两代江姐的精髓,又融入了合理的创新和独具个人风格的演绎,成功塑造了江姐这一经典艺术形象,获得了巨大成功。
于联华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歌手,应该向多方面发展,博采众长,才能艺有所精。1995年,在大型历史歌剧《徐福》中,主要演唱民族唱法的于联华表现出全面发展的艺术才华,她采用美声唱法,成功塑造了阿辰这一艺术形象,将一位纯真善良的日本少女刻画得楚楚动人。在剧中,她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深入到位,形体表现丰富、细腻,又自然得体,演唱纯熟、奔放,特别是阿辰坠入情网的几段爱情咏叹调和男女对唱,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有专家评论说:“看她的演出,让人联想起高水平的冰上舞蹈:时而跳跃,时而旋转,时而舒缓,每一个细节,都会在那洁白的冰面和人们的心海里,刻下深深烙印。”
凭借歌剧《徐福》的精彩表演,于联华得到了艺术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并因此荣获文化部最高奖——第5届文华表演奖。同年11月,她又以出色的演唱获得“国家科学与和平周”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
于联华后来回忆说:“在排演大型历史歌剧《徐福》时,我的孩子才刚刚半岁,为了排戏,6个月我就给他断了奶。那时,我在这间屋里练唱,孩子就在那间屋里哭,让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但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收获的背后总有着不为人知的巨大付出,也正是这种无悔的付出,才成就于联华在艺术舞台上一个又一个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
在艺术舞台上飞翔
获得巨大成功的于联华并没有停止不断超越自我的脚步。1996年,她又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由中宣部、中组部、广电部、文化部主办的“歌颂孔繁森”征歌比赛中,荣获优秀演唱奖。全国第6届中国艺术节中,她在歌剧《高高的采油树》中饰演女主角王玉珍,以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的表演,生动刻画出一位共产党员妻子任劳任怨的高风亮节,并由此荣获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的表演一等奖。2008年,她凭借独唱《我爱我的祖国》,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演唱一等奖。
多年来,于联华在诸多重大演出中担任独唱,以其清纯甜润的嗓音和出色的表演为山东争得了荣誉。1996年,出访澳大利亚演出;2000年,赴马来西亚演出;2002年,参加山东省庆祝党的十六大文艺晚会;2003年、2004年,参加山东省庆祝建国54、55周年文艺晚会;2004年,参加致公党山东省委庆祝建国55周年文艺晚会、山东省纪念人民代表大会20周年文艺晚会;2005年,参加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民族魂”文艺晚会;2006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七一颂歌”交响音乐会;2007年,赴韩国首都首尔参加中韩建交15周年庆祝活动;2008年,参加山东省新年民族音乐会。2000年,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其个人专辑《远方的海》;200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其音乐电视《爱的诉说》;2003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其个人专辑《爱的诉说》。
从事艺术33年来,于联华为党和国家的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89年以来,她在全国及省内多次比赛及演出中获奖达10余次,其中,国家级奖励8次,仅1995年就获国家级奖励两次。她的演唱技术不断获得突破和升华,成为山东歌坛成就显著、广受欢迎、影响极大的代表性人物。
在不懈追求中奋进
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于联华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履行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职责。1989年加入致公党以后,她积极参政议政,履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以后,她更加关心政治,主动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学习党和国家的统一战线政策,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委员,她为山东的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交提案,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视察。作为山东省法院、检察院执法监督员,她积极履行个人职责;作为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她积极发挥个人专业优势,深入企业、厂矿演出,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对待事业,于联华精益求精、严以律己,积极帮助和辅导青年演员,推动了山东歌舞剧院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她始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分演出条件优劣,主动参加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多次受到立功嘉奖奖励。1993年,于联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记功一次。1996年、2002年,获山东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荣立山东省委宣传部三等功;同年,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入选首批“齐鲁文化英才”。2011年,当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从烟台走出,在齐鲁大地成长,歌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多年来,于联华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用美妙而灵动的歌声在艺术的舞台上闪耀出了夺目的光华。当前,她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坚守着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品格与职责,为山东的文化艺术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主要成果: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苦菜花、荠菜花》(1992)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三等奖:《五洲人民齐欢笑》(1990)
中国民族声乐比赛演唱奖:《山里人》(1992)
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在歌剧《徐福》中扮演阿辰(1995)
全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声乐比赛一等奖(1996)
中国声乐比赛二等奖:《哈达斯的白云》(1996)
山东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打秋千》(1989)
泰山文艺奖演唱一等奖:《我爱我的祖国》(2008)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