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长孙述涛:宜居之城 三年村民变市民
1月27日,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做客大众网两会“请问市长”栏目,孙述涛向山东网友介绍了2009年威海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工作,并现场与网友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威海市长孙述涛做客大众网“请问市长”栏目
威海市长孙述涛回答网友提问
威海市长孙述涛为网友留言
1月27日,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做客大众网两会“请问市长”栏目,孙述涛向山东网友介绍了2009年威海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工作,并现场与网友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斗“危机”:危机下更要帮助企业振兴
孙述涛说,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威海市委、市政府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和基层减负让利、排忧解难,凝聚全市上下的力量共克时艰,共度难关,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比预想结果要好的成绩。
威海市把促进企业振兴作为应对危机的重中之重,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着力点,强化领导分包和部门责任制,千方百计地引导支持企业上新项目、上高端产业项目。去年共实施中央、省投资项目197个,推进了100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50.5亿元。同时强化产业招商,引进过千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31个、过亿元的内资大项目63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也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为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威海市采取多种途径,帮助企业全方位融资。成立了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实现政府融资的借、用、管、还一体化。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进招商银行等5家异地金融机构。争取到IPO重启之后山东上市第一单,天润曲轴上市融资8.4亿元。为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设立了企业临时还贷扶持资金,为183家企业提供临时拆借资金30.7亿元,帮助653家中小企业融资26.2亿元。
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动力。威海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去年财政投入3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创建了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威高和光威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谈民生:民生支出增长三成
去年的经济形势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威海市改善民生的力度并没有削弱。通过强化民生保障安民心、保稳定,增强人民群众战胜危机和困难的信心。孙述涛介绍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长了30.1%。不仅加大了投入,而且注重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出台和落实了一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涉及就业、社会保障和救助、教育、医疗和住房建设等各个领域,是全市社会民生政策出台最密集、实施最集中的时期之一。去年,威海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7172万元,鼓励全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强化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0.9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采取灵活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4.4万人,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5%。城乡住房建设方面,威海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市区66个城中村改造,去年33个村实现整体回迁,实现了村民变市民。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农民新建住房4.8万户,改造危房9723户。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506套,新增廉租住房946套。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购房家庭每户补贴6万元;将人均建筑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孙述涛表示,这次危机虽然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冲击,但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威海市把握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出台了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工业调整振兴、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等意见和规划,进一步确立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打牢了基础。
说工作:扎实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孙述涛介绍,今年威海市的政府工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抓当前和谋长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促增长、稳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调结构、转方式上来,放到惠民生、促和谐上来,放到抓创新、求突破上来,努力使政府的工作更加符合形势和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第一,扎实推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蓝色经济区,主要是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能源和现代石化六大基地,加快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高端产业聚集区,主要是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按照“新兴产业抓集群、传统产业创品牌”的要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集中力量扶持培育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力争用3-5年打造1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高端产业聚集园区。
第二,突出自主创新、项目建设、产业招商和产业集群培植四个重点,努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在自主创新上,今年连续第三年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力争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再取得新突破。在项目建设上,确定了100个市级重点项目,涉及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总投资达到1079.5亿元,年内投资283.6亿元。在产业招商上,重点抓好造船、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12个产业链条的规划和招商,争取在重点产业领域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产业集群培植上,进一步强化品牌的提升带动作用,以地毯、家纺、渔具、皮具、工具、电机、服装、木工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从争创品牌向经营品牌转变,努力把传统优势产业基地打造成国内核心聚集区。
第三,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中小企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四大行动”,着力在重点领域谋求突破。实施这四大行动,目的就是发挥优势,拉长短腿,努力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上实现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主要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行动,主要是解决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努力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行动,主要是解决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突出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打响“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品牌。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主要是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的问题,探索建立联动高效的“大城管”体制,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第四,健全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两个体系,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孙述涛表示,威海市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今年将继续把健全就业促进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从健全机制入手,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创业和就业政策,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社会救助范围,努力形成多元化、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大众网记者 冯炜程 赵新婷 刘国栋)
责任编辑: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