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确定服务业为转方式调结构主攻方向

2013年11月05日 06:47作者:张海峰、李剑桥、袁涛来源:大众日报

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卫生保健、健身休闲等行业,探索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我省确定服务业为转方式调结构主攻方向
向“微笑曲线”两端拉伸产业链条


  转方式调结构、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往哪里转、哪里调,必须选准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我省近日出台的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详见11月4日本报一版报道),确定服务业就是主攻方向。
  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中层次比较高的部分,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密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阶段要提高我省农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必须沿“微笑曲线”向两端服务业拉伸产业链条,如果没有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信息、流通等服务业,就难以有效实现一、二产业的转型升级。
  举例来说,苹果手机全球领先,一靠技术研发,二靠文化创意,从手机的外形、色彩、包装、人性化的设计和应用,无不看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及创意的价值,说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创新、品牌和文化。再比如我省有5000万城镇居民,如果人均每年乡村旅游消费1000元,总规模就是500亿元。加快发展服务业,还可以有效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我省城镇化率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近100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上百亿元的服务消费需求和上千亿元的城市设施投资需求。
  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我省“重农轻商”、“重工轻商”和“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一些地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有偏差。多数服务业领域改革也长期落后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一些国有事业单位,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色彩。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服务领域的各类审批多,资格认证多。近期我省各地纷纷出台了简政放权的举措,但一些地方权力下放还不够彻底,办事部门截留或改头换面继续保留的问题仍然存在,营商环境亟待优化。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金融、通信、文化、教育等行业仍实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民间资本很难进入。
  差距就是潜力。当前,我省人均GDP超过5万元,跨入了中等收入行列,服务业也进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必须加快促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加快形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领域
  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特别重视发展信息、物流、教育、研发、文化、旅游、养老、医疗、金融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
  据悉,从总体上看,我省所有服务业领域都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都需要加快发展步伐,明确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主要是从相互关联和带动作用考虑。
  我省将制定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动“三网融合”发展,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
  物流业要以济南、青岛、临沂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一批区域节点城市为重点,发展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和特色物流,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增加对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市场化教育培训业,推进各类培训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向专业化、精细化、连锁化和品牌化发展;
  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
  组织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新机制,大力推动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深入实施创意山东计划,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博览交易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整合各类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与农业、工业、商贸、文化、海洋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把乡村旅游培育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积极探索和完善养老模式,尽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新型社会化养老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鼓励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卫生保健、健身休闲等行业,探索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以深化改革、产融结合、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优化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金融业整体规模,壮大地方金融企业实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保险市场服务结构,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提升对重点行业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
  培育发展商务服务业,着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环保评估、代理经纪等中介服务业,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一批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推服务业发展
  我省提出,要看到加快发展服务业,既具有“补课”的性质,使经济增长恢复平衡和常态,又具有“领先”的特点,不仅仅是把过去落后的短板补上,更要考虑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新引擎的作用,运用好后发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服务业的超常规、大踏步发展。
  推动我省服务业跨越发展,必须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倾斜的政策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开放环境。为此,我省将继续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各类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使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我省要求,对一些地区的服务业用电、用气、用水、用热与工业同价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坚决予以纠正。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能当场办结的审批事项,要当场办结;法律、法规有审批时限规定的,一律做到限时办结。同时,加快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评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会展创意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外资在我省以合资、合作形式举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此外,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将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售后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组建成为专业化的法人企业,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
  自2007年我省开展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到2012年底,全省累计剥离新增服务业企业7899家,新增营业收入1182.3亿元,增加地税收入68.1亿元。不仅助推了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展了服务业,而且增加了地方税收和就业,一举多得。“营改增”之后,现行政策对此更加有利,而我省众多国有企业仍没有实现主辅分离,这一时机不应再错过。一系列更加宽松的政策出台后,更加需要实现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加强对市场主体和经营活动的监管。对取消的资质资格许可项目,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提高相关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能力,并依法加强监督。对通过备案制度或自由进入市场的服务业企业和个人,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30条”之后,我省还细分了52项重点任务并确定了牵头单位,明确了时间表,绝大多数政策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前启动。我省要求,下一步必须要以创新的思维促进落实,以创新的办法推动落实,该放的放到位,该给的要给足,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不走样。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张海峰、李剑桥、袁涛报道)
  原标题:向“微笑曲线”两端拉伸产业链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