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转调”之间谋发展
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却缺少高科技产业的支撑;有很大的工业规模,却面临着产能过剩;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东西部发展却不均衡——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山东的方向在哪?
原标题:山东:“转调”之间谋发展
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却缺少高科技产业的支撑;有很大的工业规模,却面临着产能过剩;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东西部发展却不均衡——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山东的方向在哪?
对此,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的回答是:抓好“转、调、创”,“将改革进行到底”。
初战告捷: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在不久前一场淘汰落后产能的观摩会上,枣庄市的负责同志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市水泥产量3100万吨,能耗占25%,但增加值仅占GDP的3%,砍掉1000万吨水泥只影响1%的GDP,腾出的能耗空间可以上很多好项目。于是,这个市对小煤窑、小火电实施了“全国第一爆”,万元GDP能耗两年内下降了8.7%。在煤炭市场火爆的时候,变卖燃料为卖原料,新上投资580亿元的煤炭精深加工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山东省的“双高产业”占比很高,把“落后”变成“先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对水泥、煤炭、化工、印刷等行业都展开了“大动作”,范围涉及全省17个市。截至今年1月份,全省共有1122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数量是国家任务的3倍,其中累计淘汰水泥产能7841.5万吨,是国家计划的156%;淘汰炼钢产能214.3万吨,是国家计划的179%;淘汰焦炭产能378.9万吨,是国家计划的185%……
以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升级,山东的“转调”之路初战告捷。
转型升级:全省17市你追我赶
2013年4月22日,齐鲁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现场交流会。全省17市共安排158个考察点,展现“转调”的亮点项目、最新成果。
济南加快“转调”步伐,2012年全市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超过60%,济南药谷、山东华芯、中电装备等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泉城。
淄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改计划,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倍增工程。
潍坊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优势,全面实施工业提升计划、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
烟台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光电等高科技产业,仅开发区的创新成果就累计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166项。
两年来,山东对传统产业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7万亿元,工业利润居全国之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两年内由26.1%提高到29.1%。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8.8︰52.9︰38.3,逐渐调整为8.6︰51.4︰40,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增加,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提升。
“一圈一带”:平衡东西共谋发展
今年8月,山东省出台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
“一圈”包含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万,面积5207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4.8%和33.2%。按照规划,这一地区被定位为山东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强省主导区、生态文明和谐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城市群经济圈。同时,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差距;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是这一地区的发展目标。
“一带”则包含了山东西部的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共60个县(市、区)。这一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因种种原因发展滞后。按照规划,西部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骨架,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逐步建成山东西部经济的隆起地带。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表示,山东西部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要深入谋划、积极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
从具体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无论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全省的平衡发展,山东的前进之路都离不开“改革”二字。“先进”带动“后进”,“效益”兼顾“公平”,齐鲁大地的“改革进行曲”越发嘹亮。(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周振兴)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