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教师评今年高考作文试题:文以载道重思想

2013年06月08日 09:14作者: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以载道”是作文的基本原则,去年高考语文结束,我对媒体曾这样坦言:作文考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她”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这道作文题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经验与勇气是人的两大财富,但人生的旅途中要把握好经验与勇气两者的关系,人才能走向成功。

  原标题:高中老师怎样教学生高考作文才能有话说

  “文以载道”是作文的基本原则,去年高考语文结束,我对媒体曾这样坦言:作文考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她”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

  因此,我呼吁语文教育要重视与学生进行文化对话,在陶冶学生的情感中激发写作驱动,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任何一项创新,首先得有思想。分析今年部分省的高考作文试题,我用一句话总结: 文以载道重思想。

  具体说有以下特点:

  注重辩证思维

  全国课标乙的高考作文题材料的大意为,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这道作文题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经验与勇气是人的两大财富,但人生的旅途中要把握好经验与勇气两者的关系,人才能走向成功。

  再比如今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这道作文题,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能丢失思考能力,不能没有理性底蕴的。我们处在高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不能不去思考一下,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思想?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怎样才能成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关注生活现实

  江西高考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说: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

  全国课标甲的高考作文题涉及同学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同学关系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不满意。而72%的人表示对增进理解和信任有信心。

  无论是中学生的“三怕”还是怎样评价“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作文题都来自同学们现实的生活,从对问题的设计,到题干语言的指导,都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说好,其背后还是要有思想底蕴的。“有思想,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渗透文化素养

  浙江省高考作文的材料是: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

  题目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一道小小的作文题引出一泓文学的清泉水,从中国画家到英美文学家,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考题出得很有意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