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以富民强省为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粮食总产量分别跨上五万亿元、四千亿元和九百亿斤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速,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节能、减排两项工作均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实现。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本报济南1月25日讯 今天,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以富民强省为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粮食总产量分别跨上五万亿元、四千亿元和九百亿斤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速,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节能、减排两项工作均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实现。
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生产总值接连迈上三个万亿元台阶,达到50013.2亿元,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3630美元提高到8201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连突破三个千亿元关口,达到4059.4亿元,年均增长19.4%。物价得到较好控制,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成使用,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干线工程基本完工。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6∶51.4∶40.0。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50%和8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实施工业“双轮驱动”战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在国家组织的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别夺得“五连冠”和“三连冠”,湿地面积恢复增加到17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突出“蓝黄”引领重点带动,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引擎,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培育取得积极进展。预计海洋经济产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18%左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建设步伐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扎实推进。支持菏泽科学发展和沂蒙革命老区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聊城、菏泽两市和东平县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31个。城镇化率达到52.4%。全面完成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4.7%。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9%,累计实际到账外资、境外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7%和55.7%。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建设和展示活动获得好评,十艺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办赛任务,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第三届亚沙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2012年达到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3.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年双过百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2.3%。8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有效解决,45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根本改善。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统计、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创建荣获“八连冠”,全省17个设区市实现“满堂红”,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