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明天,我们怎样养老
我省早在1994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92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7%。威海市经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富波委员认为,土地使用紧张、医保报销困难、税费优惠难免等是困扰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三大难题。
我省早在1994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92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7%。其中,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达1000万人,未富先老特点突出。
养老问题关乎每个家庭,也牵动着省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心。截至1月26日,省民政厅共收到政协委员10件提案。全省养老真实状况怎样?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当日下午,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和委员共议热点,共寻良策。
激活民办养老模式
“新增床位8万张,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00处。”潍坊豪杰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守吉委员说,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列出条目阐述养老问题,并明确数字保障,这让人感到很踏实。但政府不可能包办全部问题,当前迫切需要激发社会养老潜力。
威海市经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富波委员认为,土地使用紧张、医保报销困难、税费优惠难免等是困扰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三大难题。于富波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议在交通便利的未开发区设立养老保障预留地,对社会化投资兴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手续齐全的可酌情减免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等,让他们有积极性投入这项光彩事业。
如何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省民政厅副厅长杨丽丽介绍说,我省已经出台利好政策,具体就是实行民办公助制度,即按照公办民办一个资助标准资助民办养老机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当前养老机构分三种,分别是政府承担的福利院和敬老院、民办非盈利机构的养老院和在工商注册的养老院,我们重点扶持前两类。”杨丽丽说,养老发展的方向是政府办和社会办相结合,通过多种筹资方式,兴办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
“劳务储蓄”互济互助
“真希望在我将来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有人能帮我洗个澡。”省政协副秘书长董利忠委员的话激起大家的共鸣。两个孩子要照顾4位甚至更多老人,如何能照应过来?董利忠说,解决的办法可考虑规划发展志愿服务,建设劳务储蓄和义工制度。
济南市劳保局监察支队马金波委员十分赞同这个提议。他说,相对年轻一点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义务为高龄老人服务,将所付出的服务时间“储蓄”起来,将来年老有需求时,再提取积蓄的时间换取服务,这实际是走一种互济互助、自我服务的路子,很适合有时间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老年人。
“政府需要做的是顶层设计。”李守民委员说,如何保障付出劳动的人将来能得到实惠,要有制度性安排。同时,针对专业技术型人才欠缺的实际,应该制定政策吸纳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李守民呼吁,提供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进一步完善公益助老长效机制,当前迫切需要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助老风气。
失独老人需厚爱一层
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录宝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大都在经济上较为困难,承受着心理疾病的困扰,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帮助。据测算,目前全省失独老人4万人左右,牵涉着两万多个家庭。
山东国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翟世兰委员建议,帮助这部分老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考虑设立失独家庭专项养老金,政府为其购买一定金额的商业保险,减少其经济保障风险。老人退休后,地方政府应指定计生或社保部门担任其法定监护人,提供生活护理。另外,可以打通绿色通道,允许有条件且意愿强烈的失独家庭优先收养孤儿。
“他们不敢不愿见人,心理上的疏导更为重要。”孙录宝说,应该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各级社团志愿者关注失独老人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可考虑建立专业性的失独家庭养老院,减少因其他老人子女探望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在更加人性化的养老设施和环境里,“抱团取暖”有助于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杨丽丽介绍说,打算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这个难题,一是开展无偿或低偿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养老需求;二是对经济条件好的,根据需求入住高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