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德州:变欠发达为发展的潜力
文/本报记者 王金强 片/本报记者 马志勇 北接天津、南融济南、借力京沪高铁跨越发展,德州有自己的优势。吴翠云:作为中国太阳城,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是德州的名片之一,德州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
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
文/本报记者 王金强 片/本报记者 马志勇
北接天津、南融济南、借力京沪高铁跨越发展,德州有自己的优势。但同时,滨州、聊城、邯郸、沧州等大部分城市被列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
如何借势突围,实现跨越发展?1月25日,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差距往往就是潜力,德州人不仅要幸福德州,更要实现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
争取3个县进入全省30强
记者:去年德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但无论是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还是在今年初的两会上,“三年倍增”、“跨越发展”等仍是高频词,这些是源于什么?
吴翠云: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几个大数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自己与自己比我们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从全省看,欠发达仍是最大市情,发展仍是德州最主要的任务,必须树立跨越发展的思想。
县域经济一直是德州的短板。去年以来,我们确立了“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全市有10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5%以上,9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4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齐河县突破15亿元。下一步,我们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尽快冲出重围,打好翻身仗,争取两年内第一方阵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5亿元、第二方阵全部过10亿元,3至5年内1个县跨入全国百强、3个县进入全省30强。
记者:您曾说,从周边看,滨州、聊城、邯郸、沧州等大部分城市被列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德州如果不超越对手,就会被边缘化。那么,从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出发,如何让德州摘掉经济欠发达的帽子?
吴翠云: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差距往往就是潜力,挑战也有可能成为机遇。德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形成了“三纵三横”铁路交通网和“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交通网,特别是京沪高铁为德州跨越发展插上了翅膀。目前省里正加快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这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下一步,我们着力打好特色牌、优势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突出的产业名城,打造环渤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培植若干技术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今年要创国家园林城市
记者:德州如何避免以环境污染换经济增长的老路,想打造怎样的经济增长软环境,如何坚持不懈地改善生态环境?
吴翠云:作为中国太阳城,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是德州的名片之一,德州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生态德州,低碳先行。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能源管理体系,尤其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培植壮大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服务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低碳排放产业方面下大力气。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德州。
德州还将致力打造低碳生态环境,淘汰高耗能产业,加快流域治理步伐。目前,德州正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打造“绿色城区”、“绿色长廊”,力争年内林木覆盖率达到33%。
记者:最近雾天频发,PM2.5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老百姓既希望德州富足,又想生活在德州能见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在这方面,德州如何做?
吴翠云:近一段时间,一些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警醒。这次雾霾现象对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利用而言,是一次倒逼机遇。抓环境治理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转、调、创”的要求,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德州作为中国太阳城,将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强化扶持政策,把太阳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千亿元级产业,真正让太阳城这个招牌叫得更响,尽快形成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发展模式,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德州,让这片热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城区人口3年内达100万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拿出较大篇幅,把十大民生实事具体列出来。德州在民生方面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吴翠云:建设幸福德州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坚持民生优先理念,计划组织就业培训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4万人,扶持创业3000人。今年还计划新建扩建中小学校70所、幼儿园100所,打造鲁冀边界教育高地;并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20类重大疾病,农村参合人员最高年补偿额20万元;同时,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人员全覆盖;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去年超额完成任务基础上,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再开工12220套,基本建成8000套,有效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记者:现在德州高铁片区建设速度很快,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三年实现全域城镇化,是不是意味着德州要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方面,德州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吴翠云: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中心城区、县城驻地、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联动、组团发展、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去年仅中心城区就完成城建工程投资180亿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到280平方公里。
下一步要以实现“三年大变样”为目标,突出抓好总投资262亿元的6大类、73个项目重点城建工程,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到2015年,在陵县城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后,建成城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的大城市。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