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需产业支撑 “一体化”才有幸福感

2013年01月24日 23:50作者:王磊 尹海洋来源:大众网

今天下午,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宋守军、张卫国、陈华和邓相超,纷纷为我省城镇化建设支招。他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既不只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也不仅是单纯建楼造城,要通过“百强镇”示范行动,发展产业体系支撑,让中小企业更多参与解决农民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幸福感。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守军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城镇化将重点实施“百镇示范行动”。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表示城镇化需产业体系支撑,不单是建楼造城。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表示解决农民就业,中小企业是“主力军”。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就新型城镇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记者问民生
    话题3:新型城镇化

    农民进城需产业支撑  “一体化”才有幸福感

    热点事件:
    上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大众网济南1月24日讯记者 王磊 尹海洋)新型城镇化发展,如何找准方向?今天下午,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宋守军、张卫国、陈华和邓相超,纷纷为我省城镇化建设支招。他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既不只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也不仅是单纯建楼造城,要通过“百强镇”示范行动,发展产业体系支撑,让中小企业更多参与解决农民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幸福感。

    今年“百强镇”示范带动,让农民进城找到饭碗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守军说,今年,山东城镇化将重点实施“百镇示范行动”,着重打造一批区域强镇,甚至在全国具有标杆性的城镇,探索出一种成熟的模式,以此引导推动全省城镇化工作。
    他认为,城镇化不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民融入城市首先是生产性融入,没有资金来源,生活上的融入不可持续。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要具有很强的生产功能,有足够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民进城就业。否则就要出现南美部分地区因过度城市化,没有很好解决就业问题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另外,在农村,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提高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减少农业人口,通过新型农业合作社的方式,让剩余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发展。
    宋守军说,在保证生产性融入城市的同时,农民通过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逐步解决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上融入问题。

    城镇化需产业体系支撑,不单是建楼造城

    “一业兴市”曾是山东城市建设的特点,单个重点产业往往造就了一个城市,但却缺乏产业体系的支撑,造成了城乡分割、缺乏连绵带的现状。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新型城镇化不是突击性的建楼造城,关键在于建设产业体系,这是内生动力。在他看来,这一体系应是生态增值,集约节约,绿色发展,要做到产业有机结合、大中小企业有机分工,最终达到“产城结合”。
    以鲁中和鲁西地区为例,张卫国说,现代农业可成为这一地区新型城镇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在过去,这些地区工业制造业落后是个短板,但现在却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后发优势,因为现代农业比传统工业增值能力要强很多,而且符合转调的要求。”而对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张卫国说,城镇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应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解决农民就业,中小企业是“主力军”

   在产业格局中,当前哪些企业最能及时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呢?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认为,中小企业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陈华建议,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较为熟悉的信息优势,促进与中小企业“银企”伙伴关系的建立,尝试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专门为城镇中小企业服务的新型金融组织。
    同时,优化金融市场结构,试行和发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扩大证券化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的金融市场结构。

    “孵化“、“消纳”、“反哺”,城乡一体化提高幸福感

    另外,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孵化”、“消纳”、“反哺”三大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
    邓相超说,所谓“孵化”,是指在城镇化建设中,立足于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向西部农村转移,实现以产业发展来“孵化”城镇化的建设。“消纳”,是指要客观地评估现有的城镇化发展的“承载力”水平,对未来发展设定一个“安全阀值”,让现有城镇积极有序地接纳“新成员”。“反哺”,是指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发展中的一次财政支持力度,与对农民的二次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大幅度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使农民尽快分享到高速发展的红利。他认为,这三大功能的发挥,可有效缩减目前的城乡差异,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群众的幸福感。

    相关链接: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