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自评——“一个东西南北人”

2013年04月26日 11:09作者:来源:大众网书画频道

刘国松先生曾以“一个东西南北人”自况他的人生与艺术。他面对东方与西方、大陆与台湾、传统与现代等文化课题的挑战,不断激发出精彩的艺术火花。集艺术家、艺评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他,学养丰富,有着对多元媒材的灵活运用能力,并建构出缤纷多彩的艺术风貌。他的艺术之途曲折、精彩、传奇:

    一、生平简介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蚌埠,1938年父亲抗日阵亡,与母亲逃亡于四川、湖南,1949年移居台湾,进入台湾师大美术系。攻读期间,国画受教于林玉山、黄君璧、溥心畬,西画师从朱德群、廖继春诸位名师。在东方美学熏陶与西方艺术思潮及绘画技法的激荡下,走上绘画革新的道路,是现代水墨运动重要的推手。他标举传统而不附丽于西方,对盲目求新与全盘西化的作为,抱持严肃批评的态度,坚信绘画若舍弃传统,乃是违背艺术创作的本质。

1956年毕业后创立“五月画会”,与同道们致力于欧美艺术观念与技巧的引入,以发扬我国悠久的绘画传统为己任,继而于1968年发起成立台湾“中国水墨画学会”,成功引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转化,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之父”。

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及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受聘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客座教授,当选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及中国首届中华艺文奖“终生成就奖。参加世界各国美展50余次,画作为世界63家收藏机构收藏,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百余次,成就卓著,蜚声国际。

二、艺术创作阶段 

刘国松先生曾以“一个东西南北人”自况他的人生与艺术。他面对东方与西方、大陆与台湾、传统与现代等文化课题的挑战,不断激发出精彩的艺术火花。集艺术家、艺评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他,学养丰富,有着对多元媒材的灵活运用能力,并建构出缤纷多彩的艺术风貌。他的艺术之途曲折、精彩、传奇:

十四岁涉足传统国画,大学中沉湎西方绘画,青年时追求油画的中西合璧。学生时期的作品包含水彩、水墨、油画、复合媒材等多种形式,兼具东、西方美学表现。

1960年代以后回归东方水墨,倡导中国水墨的现代化,用独特的现代工具和技法写传统画意,并创作了“矗立”系列作品。1963年研发“国松纸”,在粗筋纸上以大笔触作画,将狂草笔法带入画中,创造出独特的抽象水墨画风。1966年获美国洛克菲勒三世基金会两年环球旅行奖,开始了他的艺术环球之旅。

1969年受美国太空船阿波罗八号由月球背面拍回地球照片的启发,开始了“太空画系列”的创作,四年间完成作品300余幅,首幅《地球何许?》获得美国"主流'69"国际美展绘画首奖。这一题材延续至今,仍是刘国松1990年代初之后创作的主要类型之一,他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太空画家”。

    1973年从洗笔的水盆得到灵感,开始全力探索水拓画法,藉由水拓法所产生的自然偶得的痕迹触发灵机妙绪,完成件件恍若天工的佳作。1977年到1987年前后这种水拓法日益圆熟的时期,是他创作成熟的巅峰。

1986年在水拓法进入成熟境地后,转入渍墨画的探索和实验。这种画法成为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常使用的技法。他最早完成的渍墨画是创作于1986年的《山耶?荷耶?》,之后,一批成熟运用渍墨法的杰作相继问世,再次令世人眼前一亮。

三、外界评价

 

    刘国松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专注于现代水墨的探索与实验,引起海内外广泛瞩目。他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地行走;他的艺术理论与手法创新,引来台湾画坛论争一片;他从未离开教职,培养和影响了一批中国现代水墨画者;他通过百余次海外美展,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现代水墨的魅力,更通过大陆巡展和讲学,引领了两岸水墨画界的探索和交流。这许多年里,刘国松的艺术一直不断变化,变化是他的艺术生命之所在,故而美国学者高居翰坦言,“介绍刘国松要比介绍其他过去的大师们困难的多。”对于刘国松,中外艺术界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但即使是反对者,也对他极富革命性的探索精神心怀敬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