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桥:饱经风霜蹉跎路百年沧桑望海魂
凤阳桥距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桥面青石板磨平铺成,孔眉为浅浮雕的卷草图案,舒展豪放。石桥造型玲珑秀美、工艺精致、结构严谨,石刻精美,独标风韵,现保存较完好,桥墩、桥面坚固,现虽不是王海村民必经之桥,但行人、车辆依旧可以通行。
石桥上的一个石狮子现在村书记王爱荣家里。
◥原来石桥上的雕刻很久之前被破坏掉了。
破碎的石碑上刻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阳桥”。
神乎其技 >> 石桥年代虽久,雕刻内容仍可辨
古老村寨王海,原名望海寨,后衍化为王海寨,寨中有凤阳河,河上石桥一座,拱形三孔,青石筑,这便是有名的王海石桥——凤阳桥。凤阳桥距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桥面青石板磨平铺成,孔眉为浅浮雕的卷草图案,舒展豪放。石桥造型玲珑秀美、工艺精致、结构严谨,石刻精美,独标风韵,现保存较完好,桥墩、桥面坚固,现虽不是王海村民必经之桥,但行人、车辆依旧可以通行。
远近闻名的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王海石桥(凤阳桥)位于博兴境内,城东南19公里的王海寨村中兴福河畔,石桥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因处王海村中青龙街上,为图吉祥,起名为凤阳桥,后因处王海村中,遂更今名——王海石桥。
近日,记者寻到了这座著名的石桥,提起王海的凤阳桥,还得从王海村谈起,相传,唐代末年,有一唐姓人家迁到现在的王海寨村地带建村。据当地的老人说,传说晨立于村中,向东远眺,能隐望东海,故名望海寨;后因村周围常年水势汪汪,另名汪海寨;直到清初,因村内王姓多,更名王海寨,后简称王海。王海石桥(凤阳桥),桥长7.4米,宽5.1米,高3.7米,为青石结构三孔拱形桥,每孔净宽1.5米,孔眉为浅浮雕的卷草图案,舒展豪放。中孔顶部眉间刻有一水兽头,獠牙眦目。桥面两侧各有石栏板5块、石鼓2个、栏柱6根。北侧蹭栏板上雕有“凤阳桥”三个大字,字迹虽已稍有模糊,但还是较好辨认。下刻有“双凤朝阳”图案,其他四块栏板上刻有“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图案,每个栏板均呈现两位神仙,腾云驾雾,神情活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南侧中间栏板上刻有“青龙街”字样,下雕“二龙戏珠”图案,其它四块栏板上分别精雕着象征一年四季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芬芳靓丽,豪华富贵,但现今已经模糊,有点难以辨认了。同时两侧四根栏柱上分别刻有“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铭文和“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字样,现已模糊不清。拦柱顶端有明显的断裂痕迹,询问当地老人王忠水才知,原来各栏柱顶端是都有雕刻的,分别雕有石狮、石猴、朝天吼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现如今六根栏柱上已经没有了任何雕刻。
海眼石狮 >> 浓厚的历史气息证明了凤阳桥的存在
有幸在凤阳桥上观摩,碰上了当地热心的村民王忠水老人,一听说我们是寻凤阳桥而来,他也来了精神,“说起我们王海,说起石桥,村里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比我知道的更清楚了。在我小的时候还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找过海眼那!说起石桥四个角的四个栏柱上的雕刻,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四个,其实是六个,两个公狮子,还有两个母狮子分别抓着一个小狮子,像是一个,其实是两个,所以一共是六个。”王忠水说道。据传说村南高处有一清泉,名曰“海眼”,泉水丰涌,北流穿村而过。在1957年左右,村里的居民就曾找过这个传说中的海眼,当时挖地40米深,就是未曾找到,1972年的时候又挖了一次,还是没有找到,显然记者对海眼也定是一无所获了。传说终究还是成了传说,现难觅海眼。
此次寻古石桥,最大的意外之喜便是找到了石桥栏柱上的其中一个雕刻——石狮子。当记者看到石狮子,感觉其历史气息浓厚,这可是四百多年前的东西啊,名副其实的老古董。惟妙惟肖之余,想到雕刻此石狮的人,颇感惊讶。石狮子在很久之前被砸断,埋在了凤阳桥的东北角。后被现当地的村委书记王爱荣挖出并代为保管。其他的三个则不知去向,询问当地老人,也不曾知晓。有说是黄河决堤去填黄河了,还有的说埋在地下了,说法不一,但是记者现在能找到的就此一个了。
文化传承 >> 有心人用自己的方法将历史延续
王海村当地有这么丰富的历史,这么出名的石桥,自然,也少不了记录历史的人,50岁的李华便是其中一个。李华是土生土长的王海村人,他把所有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王海,关于凤阳桥的信息做了收集、整理,创作了《凤阳桥,青龙街来历》小序。文中对其凤阳桥来历讲述颇为精炼和全面。“我写出来后,让当地老人看,问是不是这么个事,大部分老人都说就是这么个事。然后我就找有名的书法家帮着撰写出来了。”李华说道。现在李华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名字便是凤阳桥大酒店。来到酒店,记者感觉这都快不像是吃饭的地方了,更像是历史记录馆,墙上挂满了字画,其中较大一个便是《凤阳桥,青龙街来历》。李华因为搞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装饰,所以在酒店的一个6米多宽,3米多高的墙上绘制了一副王海村景观图。石桥、海眼、凤凰、青龙皆在其中有所体现,说是一件艺术品一点不为过。这便是王海,这便是王海的历史,这便是凤阳桥。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