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子饼:不吃邢家锅子饼 不算到过凤凰城

2013年12月17日 08:20作者:来源:大众网

锅子饼为滨州传统名吃,由清朝末年滨城西关邢业者初创,故又名“邢家锅子饼”,已有百余年历史。据记载,清朝末年,滨城西关熟食业户邢氏夫妻率邢振普、刑振山、刑镇江、邢镇海四子,以经营包子、千层饼为业。

  锅子饼为滨州传统名吃,由清朝末年滨城西关邢业者初创,故又名“邢家锅子饼”,已有百余年历史。老滨县县志、新滨州地方志、山东省省志中都有“邢家锅子饼”是滨州地方名吃的记载。

  邢家锅子饼呈长方形,以其做法精细,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鲜可口,老少皆宜而久负盛名,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早年,凤凰城有个说法:邢家不摆案,西关会不起。何意?一层意思是说每年九月二十四西关起会,邢家要拿三分之二的会费雇戏班子,没有邢家戏班子雇不来,会起不成;二层意思是说四乡赶会的人不光是来听戏,还要吃盘邢家锅子饼,有道是“不吃邢家锅子饼,不算到过凤凰城”。

  据记载,清朝末年,滨城西关熟食业户邢氏夫妻率邢振普、刑振山、刑镇江、邢镇海四子,以经营包子、千层饼为业。当时卖包子业户很多,邢家竞争不利,逐改为专卖纯面食的千层饼,后为了食客方便,演进为把炒菜拌匀后卷入饼内,再切为两段,薄饼卷黄馅盛盘入席,香气入鼻,顿开胃口。还可带回家宴客或孝敬老人,深受顾客欢迎,遂广闻于武定府所属各州县及济南府。当时有“邢家饼子张,烧饼果子不吃香”之说。这种继承父业,融饼和包子的优点于一身,做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面食。“邢家锅子饼”传至第三代有邢滨、邢承、邢志、邢芬、邢华、邢彰、邢朋、邢昌、邢荣等,现已传至第四代、第五代邢振海、邢彬、邢林祥,从祖辈至今有传承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百年老店”美誉。

  制作工艺是,先用水(夏用冷水、冬用温水),面皮上用发酵,面油煎做成。将面粉和制成软如糖稀的面团,再以三两软面,做成两个小饼,中间抹上油摞在一起擀成直径为30厘米的双层薄饼,然后把薄饼烙至黄色麻子花状,中间凸起,迅速取出,置干盖有面垫的容器中备用。其中馅一般按每斤饼豆腐8两,熟猪肉(成熟牛、羊、鸡肉)3两,鸡蛋3个,香油1.5两,盐1钱,撒上芫荽末,最后把两张饼揭开,以烙里面为里在锅内卷上馅,卷成圆筒状,再干锅子内稍煎,切成两段后即可。锅子饼还可以卷上香椿馅和韭黄、海米、三鲜馅及适合人们特定口味的其它馅种。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熟油新作饼香。”在制作饼皮时,要选新麦磨的面,新黄豆榨出的油以及鲜葱,这样做的饼出味,柔韧细腻。“菜把青青间韭苗,茴香盐白自烹调。”做饼的馅要用刚割的韭菜、新掐的小茴香叶、细盐等,最后支铛(带沿的平底锅)煎饼,(饼的直径为40厘米为宜)卷馅,滑脆馅多、咸鲜适口、香而不腻、填馋解饿。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锅子饼也做出了花样。原先做皮,用小麦面,现在也可用玉米面、荞麦面等,或几种面混合。

  馅的原料则更为广泛,如虾仁、鱼丁、鸡片、肉丝、荠菜、香菇、木耳等,或几种原料调拌在一块。原先的小本生意,也变成了品牌超市快餐。肆舍饱腹之物,成了雅堂之食、国人之品、外人之嗜。连在滨州投资的外国人都吃后连呼ok,在滨州的餐桌上,锅子饼已成大众食品,深入群众喜爱。

  除滨城邢家锅子饼最为有名之外,锅子饼在无棣、沾化一带也广受喜爱。无棣“佘家锅子饼“因佘家巷乡佘家巷村为锅子饼生产专业村而得名,自民国初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在滨州的宾馆、酒楼、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锅子饼的身影,热情好客的滨州人也向外地来滨游客推荐锅子饼,使锅子饼之名远扬,成为黄河三角洲的一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