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子
曾中断了半个世纪落子表演的惠民县辛店乡钟营村,在2007年春节组织起百名村民又演起了久违的落子。尽管该村的落子表演还不够娴熟和完美,但总算将频临消失的落子传承下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值得庆幸的。
曾中断了半个世纪落子表演的惠民县辛店乡钟营村,在2007年春节组织起百名村民又演起了久违的落子。
落子,又称莲花落,打花棍。原是解放前穷人沿街乞食的一种表演形式。流行于家乡一带的落子,可明显分为两个时期:解放前的落子表演为:一人打竹板,用一侧开的锯齿形长竹条,划拉竹板前击发连带的响声;一人打花棍(打狗棍),边跳边唱,大多为一家一户人家讨饭乞食时的表演形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解放后的落子表演发展为群众性的集体舞蹈。男子持花棍,女子打竹板,男女相间。女子以竹板打节拍,每段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一类的句子做衬腔或尾声,男子按节奏表演一定套路,女子每步一板,哒哒有声。表演阵势与秧歌同。期间也穿插一曲地方小调,唱丰收,话平安。
落子表演,诞生于6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里。辛店当年曾是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当年的惠民县委曾驻扎在辛店乡的何李村,那时刚解放,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贫苦农民,便用昔日沿街乞食的落子表演形式,来表达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一腔深情。他们纷纷涌上街头,扭秧歌、打落子,将自己的儿女送往前线,并将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融入到落子表演中:“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军来谁光荣”。与此同时,在男女双阵的表演上,增添了女子手抛彩带的喜庆表演及十多种套路花样。据说,当年曾组织起庞大的落子队表演,欢送“大参军”的场面,十分壮观。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落子却好久不见了,当年打落子的人差不多都去世了,曾经辉煌的落子如今正面临着消失的境地。但令人惊喜的是,07年春节,沉睡了52年的钟营落子又醒了起来。据考证钟营村曾是落子的发源地,在当年的落子表演中,数该村的落子表演的最漂亮,这得益于村里有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师做编导,他叫钟连云,吹打弹唱样样精通,由他编导的落子花样多,套路新,男女表演队伍都精心装扮,少男阳刚威风,少女英姿飒爽,笑而不发,秋波流转,彩带飘飞,舞姿翩跹,将古老的落子予以脱胎换骨的创新。遗憾的是斯人已故,一些绝技成为绝唱。2006年冬天,该村农民钟达林自行投资3000元,购置起锣鼓道具,自发组织起全村青年男女100多人,在75岁的钟吉仁这位懂落子的老人的口传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演练,才将原汁原味的落子一招一式表演出来。如今领略落子表演,格外亲切好看:男士手持花棍,威武神气;女士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红,竹板声声,舞姿翩翩。其间还伴有男女丑角的表演,不时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表演的花样有鞭子花、套环花、盘叉花、双十花、八字阵、单十字花、金钱花、五星花、迷糊阵,最后男子阵的花棍双打将表演推向高潮。整个表演达二个多小时,始终洋溢着欢畅和谐的喜庆气氛。尽管该村的落子表演还不够娴熟和完美,但总算将频临消失的落子传承下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值得庆幸的。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