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角制鼓

2013年12月10日 09:57作者:来源:大众网

提起惠民县的踩鼓,人们都知道魏集镇的踩鼓刘村和淄角镇的踩鼓宋村,用村子里老艺人的话说,他们的鼓声响遍了全世界,这两个村子也因为鼓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踩鼓宋村的鼓闻名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文艺演出所用鼓中,有200面出自踩鼓宋村,商河的鼓子秧歌所用手鼓、大鼓也都是出自这个村庄。

  提起惠民县的踩鼓,人们都知道魏集镇的踩鼓刘村和淄角镇的踩鼓宋村,用村子里老艺人的话说,他们的鼓声响遍了全世界,这两个村子也因为鼓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踩鼓宋村位于惠民县淄角镇西2公里,村名原为宋家屋子,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由河北枣强迁居于此。宋景春、宋景冬两兄弟自1718年开始以踩鼓为业度日,自此宋家屋子改名踩鼓宋。,
  制鼓所用的料非常讲究,用瓮来糟牛皮,糟好脱净毛,用盐腌渍以防腐蚀,晾干备用,牛皮是当地的,做出的鼓质量、音质好。由于当地桑木短缺,桑木全是从外地购的,虽然价格昂贵,但他们求的是质量和信誉。
  踩鼓宋村的鼓闻名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文艺演出所用鼓中,有200面出自踩鼓宋村,商河的鼓子秧歌所用手鼓、大鼓也都是出自这个村庄。阳信县的梨花会上所需30面大鼓、解放军某队文艺演出所需的150面大鼓,济南武警部队幼儿园的40面儿童手鼓都是选自踩鼓宋村。
  传承人韩金章已经进了敬老院,本来应享度晚年幸福生活,日子也挺富足,但他还是坚持制鼓,用他的话说——总不能把祖辈留下的带到坟墓去吧。原来有个说法叫传男不传女,但他只有一个女儿,这手艺也已传给她,现在她也能顶着干了。尽管是女孩,现在的手艺还不错,不能干的活比如踩鼓时用人多就找人帮忙。韩金章说,不管咋说我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失传,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
  1980年至2000年,在踩鼓宋真正出名的是宋青佩老先生和宋氏“四兄弟”(韩增宝、韩增络。宋清明、宋清亮),可现下他们基本不做了。韩金章道出其因:从2000年到现在一是鼓料价太高且难购;二是制鼓是很累人的功夫活且利润很小,不划算。三是上了岁数力不从心,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这又脏又累的活年轻人没愿意干的。最重要的是资金问题,原料昂贵,资金困难。
  值得高兴和欣慰的是,现在踩鼓宋的制鼓老人们,在努力寻找、培养他们的接班人,希望使祖辈们留下的“绝活”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同时全村的制鼓艺人也谋划着踩鼓行业的未来,准备成立踩鼓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来开展培训、扩大制鼓群体,改变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为制鼓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踩鼓”这一中华民间技艺中的奇葩,依旧会开出美丽、鲜艳的花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