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梆子

2013年12月12日 09:17作者:来源:大众网

东路梆子又名章丘梆子,俗称吼儿,是流行于我省梆子系统的剧种之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东路梆子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导下,各村传统戏曲演唱再度渐起高潮,延续至今。

  东路梆子又名章丘梆子,俗称吼儿,是流行于我省梆子系统的剧种之一。这一剧种没有详情的文字记载,故说法不一。

  沾化县最早演唱东路梆子是在清末道光年间,冯家镇庄科村邀请了无棣县门家道口村的艺人门保贞等人传艺,从此,东路梆子便落户沾化,流传至今。1835年,在庄科村学艺的有郭存正、李延详、张连庆、李洪奎、张寿详、孟相云、付金生等人,形成庄科戏班,在本县内登台演出,倍受欢迎,遂在邻县以至到黄河以南等地演出,当时庄科戏班极为兴盛,范围逐渐扩大,影响渐深。付家村付金生等人又在本村收徒传艺,形成付家村戏班,更是冠名一时,被当地群众称之谓“付家吼儿”。由于演出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了周围数村庄纷纷请庄科、付家等村艺人传授技艺,相继成立了东路梆子戏班,到解放初期全县发展到近10个业余戏班,东路梆子在沾化境内以成为立集赶会,逢年闲节,婚姻嫁娶的主要演唱剧种之一,在当时鼎盛一时。1960年灾荒过后,各村又重新恢复演唱。

  1966年由于文革期间极左路线的影响,东路梆子传统剧目被迫停演,人们又移植新剧目演唱,说新唱新尚未间断。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东路梆子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导下,各村传统戏曲演唱再度渐起高潮,延续至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