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庄庙:美丽传说吸引善男信女祈愿

2013年12月05日 16:44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王王庄庙在方圆六七百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损毁前的王王庄庙,建有过街牌坊,七十二殿,房屋二百六十余间,其中,最前排建有倒座观音殿、七姑殿、龙王殿,再向后建有正大殿、上天玉皇上下楼、阎王殿、百子殿、孔圣殿、观音殿、老子殿、筋骨殿、仙姑殿、三仙姑殿、四仙姑殿、云端姑殿、孤家殿、佛爷爷殿、菩萨殿、吾奉老母殿、磕打爷爷殿、武家殿、仙宫殿、地母殿、玉皇殿、王母殿、天圣殿、土地庙、眼光娘娘殿、客中老母殿等等。规模宏大,形成屋连屋、殿接殿、夏通殿、殿接房,殿阁相接相连的建筑风貌,或偏建、或斜设而建,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位于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的东王村,历史上曾称王王庄,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县兰陵树明乡东迁至此,与力尽县台予庄乃是同族。

    明朝永乐年间(约1409——1413年),天逢大旱,颗粒无收,在持续干旱,群众难以存续下去的情况下,王王庄便发动全村老幼在庄东挖井,以缓解旱情。当时,其它村都效仿王王庄打井抗旱,但打出来后不是枯井就是咸井,既不能抗旱浇地,又不能生活饮用,唯有王王庄东头的井,大旱三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似泉涌溢,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当时大旱两年,周边地区死人不计其数,然而,王王庄这口井不仅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还惠及四乡邻村。

    大旱过后,王王庄人及四乡百姓,为了感念庄东水井的救命之恩,便自发捐款,在井后修建了龙王庙。当时,许多村民传说此井直通东海。在此后的日子里,村民有时梦到老龙王到凡间救济灾民,吃了王王庄的井水可以去百病、防瘟疫,此井还具有仙性,人落入井后,不沉不死,故此,人们称王王庄井为神井,一时名声大振,越传越远。

    以至到明万历年间(1589)年,大兴土木,民间自发形成了大修庙宇的热潮,王王庄村民与周村群众自发组织团体,捐款捐物,在龙王庙四周开始了规模较大的建庙行动。此后,在当地官方的帮助支持与周边群众自愿捐助下,经过前后一百七十多年的努力,至明崇祯年间,王王庙庄已形成七十二殿的巨大规模。王王庙庄建筑群,采用古老宫殿的建筑形式,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庙宇房顶隆起,飞檐四处,雄伟古朴,庄严肃穆,其实磅礴。

    明末清初,顺治帝入关,当时战时频繁,兵荒马乱,王王庄庙也因战乱之害残毁严重。至康熙,乾隆帝时,经济开发,佛法发行,各地重修庙宇,王王庄也得到了及时修复。修复后的王王庄庙,建筑更加壮观,其规模大于泰安的魔芋建筑,并与泰山并名,称泰山为南安山,称王王庙为北安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幽雅的环境,更衬托出修后的王王庙的高雅,端庄,大方,雄伟,秀美。王王庄庙整个建筑用长方清砖砌成,白灰抹缝,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在装饰上,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房顶采用木式结构,前廊后厦,大殿四粱八柱,门窗互队,角梁庙门,房顶鸟兽活龙活现,既庄重典雅,又雄伟壮观,建筑形式高雅、稳健,殿内有数不清的大小佛像,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院内种植柏、椿、槐、杨等树木,苍劲挺拔、枝翠叶绿、夏季各种鲜花盛开,整个庙宇非常美丽。

    王王庄庙在方圆六七百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损毁前的王王庄庙,建有过街牌坊,七十二殿,房屋二百六十余间,其中,最前排建有倒座观音殿、七姑殿、龙王殿,再向后建有正大殿、上天玉皇上下楼、阎王殿、百子殿、孔圣殿、观音殿、老子殿、筋骨殿、仙姑殿、三仙姑殿、四仙姑殿、云端姑殿、孤家殿、佛爷爷殿、菩萨殿、吾奉老母殿、磕打爷爷殿、武家殿、仙宫殿、地母殿、玉皇殿、王母殿、天圣殿、土地庙、眼光娘娘殿、客中老母殿等等。规模宏大,形成屋连屋、殿接殿、夏通殿、殿接房,殿阁相接相连的建筑风貌,或偏建、或斜设而建,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鼎盛时期的王王庄庙,不但建筑艺术达到了极至,而且庙内各种佛像应有尽有,或彩塑或金装,佛像人物形态各异,活龙活现,栩栩如生。根粗略估计,王王庄庙各种佛像达千尊之多。故当时民间说:王王庄庙理神仙多。王王庙一些古老美丽的传说,吸引了当地和外地一些善男信女,人们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王王庄庙烧香拜佛的人络络不绝,并逐渐形成了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腊月十五四次大的庙会、尤其九月九庙会规模最大,赶会人数最多,交易物品繁多,赶庙会做生意买卖的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南到济南,东至胶东,北连河北三地群众。庙会期间,有许多马戏团、民间杂技团、戏剧团到会助兴,热闹非常,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及物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王王庄庙会地处黄河下游,在历史上它当地人民一样遭受其害。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中华儿女,造福于沿河人民,并逐步形成了黄河流域独特的文化底蕴。然而,黄河濒繁泛滥,严重的水患给黄河儿女带来无数的灾难。由于黄河大堤决口,将最古老的庙会全部冲毁,当地民众不得不再次重建。

    据还健在的老人讲,王王庄庙在它建后六百余年风雨中,历经了三修三拆的历史命运,且历经六七次的重修,至建国前久,重修后的王王庄庙,最后只保留了原来七十二殿中的六大殿。即龙王殿、百子殿、阎王殿、关圣殿、正大殿、仙姑殿,并建有雄伟、壮观的过街楼,还有后建的七姑子殿。王王庄庙常年香火不断,求子的、还愿的、烧香拜佛、祈福求祥的人络络不绝,还有许多外省香客和善男信女,其中香火最旺盛的要数百子殿。每逢庙人,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常。王王庄庙里的佛像也各具特色,其中,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可谓阎王殿,大殿正面塑有铁面阎蓬君,面目威严,让人望而却步,不敢向前。进入大殿,一旁是手捧生死簿、手握判官笔的判官,下面有许多牛头马面,手持兵器的小鬼官分列站立。阎王殿东面廊坊中,其塑像更是叫人胆战心寒,受刑法的人五花八门,有叉挑油锅的,有剜眼割耳的,有斩手剁脚的,有破腹挖心的,坐铁烧板的,其受刑者皆是生前在阳间作恶之人,看后叫人颤栗,令发人深,警示世人要多做善事,丢弃邪念,不然,就会受到惩罚。与阎王殿佛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殿中的观世音菩萨,佛爷爷则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因为它们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拯救人们脱离苦海,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因此,香火也同百子殿一样,十分旺盛。

    后建的七姑子庙,前来烧香还愿的也是人来人往。据传说,续建的部分是七姑子摧赶香火而建成的,所以王王庄庙有七姑子摧香火一说。

    据传说,一百三十年前,薛家村有一大户之女,不愿待在家中,偏在王王庄庙西南角的一小屋中独自居住,不吃不喝,整日颂经拜佛,迷恋佛法,家人无奈,此后就任由她了。几年后,这位在常人眼中看似不正常的少女,无人知其去向。后来,老人们,说七姑子练成了神仙,云游四海救人去了,此说在不久以后的一件事中得到了证实。据说,利津盐窝的一对兄弟,在海上打渔时遇到了大风浪,小木船被巨浪打烂,兄弟俩抓住破船板,飘到了一小岛上,茫茫黑夜中,只见不远处有一间低矮的破茅房,房中透出微亮的灯光,兄弟俩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近一瞧,只见小屋内一老婆婆正坐在灯下纺线,兄弟俩便敲门向老婆婆求救。老婆婆见兄弟俩如此饥寒交迫的样子,就知道他俩在海上遇了难,便捏了几粒米,放在破锅中生火做饭,只一会儿功夫,饭就熟了老婆婆便叫兄弟俩快吃,趁热暖暖身子。兄弟俩心想老婆婆拿这么几粒米做饭够谁吃的?可兄弟俩怎么吃,锅里的米饭就是不见少,令兄弟俩目瞪口呆。饭后,兄弟俩便请教老婆婆的来历,老婆婆告诉他俩说是北安山(即王王庄一带)的七姑子,四方搭救落难之人。说话中,不知不觉天已放亮,举目望去,茫茫大海上就只见落脚的这处孤岛,船被打烂,兄弟俩如何平安回家呢?兄弟俩知道遇上了仙人,便跪倒在老婆婆的脚下,请老婆婆搭救他俩回家。老婆婆便向海中扔下一根竹秆,叫兄弟俩爬在船板上,并嘱咐不管听到什么风声千万不要睁眼,等船板停稳,听不到风声你们就到家了。老婆婆说完,兄弟俩觉的海水涌动,船板像箭一样在嗖嗖的风声中快速向前窜动,兄弟俩象骑在龙身上一样向前游动。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兄弟俩感觉风声没了,船板也没有动的感觉,便睁眼一看,破船板已停在了自己村前的小河边。为了报答七姑子的搭救之恩,兄弟俩便同家人敲锣打鼓专程到北安山(即王王庙上香),感谢七姑子的大恩大德,并当即捐款捐物,修建了七姑子庙。

    王王庄庙中牌匾锦旗无数,多是颂扬神恩神愿的,其中不少部分是记载历次修庙时间和捐款捐物人员名单。

    王王庄庙是一座美丽的建筑群,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灵巧,遗憾的是这一古老宏伟建筑没有得以保存下来。1942年,渤海行署做出决定,下令将王王庄庙全部拆除,将拆下的砖瓦木料运往利津修建烈士陵园,至1952年秋,六座庙宇化为平地。王王庄庙里的石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大部分石碑被运往黄河作了防汛、石料,碑楼、庙里的门匾散落民间,有几个村小学就用庙里的碑匾作为黑板,各种有珍藏价值的字画消失殆尽。现在,只有大庙遗址还历历在目,能够见证古庙风采的只有公物存极少的碑匾、石鼓、方砖、房瓦等实物,其余物品已无迹可寻,故突显其珍贵。

    令人十分惋惜的是,王王庄庙这座可称历史瑰宝的大型建筑群,最终不是损毁于自然灾害,而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一大遗憾。目前,当地群众自愿捐款捐物修复王王庄庙这一古老建筑的呼声很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招商引资战略的发展,通过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热心群众的自愿捐助,重修王王庄古庙,再现其当年辉煌壮丽丰彩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届时,必将对我市旅游事业发展及经济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隋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