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习俗:农业渔业崇尚勤劳节俭之风

2013年12月06日 11:31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旧时,农民崇尚勤劳节俭之风,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男事耕耘,女事纺织,料理家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务农为本。各项农事紧随农历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因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对旱、涝、病虫害无能为力,靠大自然恩赐。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称为“天收”、“神收”。久旱不雨或遭受严重灾害,常有“祈雨”和焚香求神灭灾等迷信活动。

农业

    旧时,农民崇尚勤劳节俭之风,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男事耕耘,女事纺织,料理家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务农为本。各项农事紧随农历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因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对旱、涝、病虫害无能为力,靠大自然恩赐。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称为天收神收。久旱不雨或遭受严重灾害,常有祈雨和焚香求神灭灾等迷信活动。一年四季,以夏、秋两季为最忙,收割季节有抢收抢种之习。俗语谓:抢秋夺麦忙不忙先打场。夏锄后,挂锄歇伏。秋收后进入冬闲,多数农户,男人拾草、拾粪,女人炕头纺线。民国年间,有些户利用冬闲开豆腐坊和油坊,亦有少数人驾起木轮推车贩运大豆、花生。县境南部和北部生产习俗有明显差别。南部农户,耕作精细,注重施基肥,且有植棉的习惯。北部农户,靠垦种淤荒地过活,因地多、地远(离村子远),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一般是春季种上大豆或高粱,定苗后锄一遍,不再管理,直到秋季收割,从不施肥料,种在人,收在天。
建国后,经济体制变革,科学事业和商品经济发农民生产打破了旧时的慢节奏的封闭式习俗。农忙季节,一般是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晌,干活讲速度、讲效益。工余和农闲时,搞娱乐活动。妇女也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同男子一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也有的从工从商搞副业。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大发展,农村剩余劳力从工从商。各种专业户、联合体日渐增多。
渔业

    在旧社会,渔民用木帆船捕鱼。主要捕鱼工具是线网、晃钩。一般在浅海和海沟处作业,少数船只能从事深水捕捞。出海作业,只凭经验观察天气变化和把握大海潮汐。每年农历雨水时节开始出海,立冬季节收网收船。渔民抵御风浪的能力低下,祈望安全心理和迷信思想较重。讲究行善积德,相信因果报应,迷信神灵保佑。多数渔船内供奉海龙王海神娘娘。每次出海前要选择吉日,发纸钱求吉祥。每月初一、十五、焚香烧纸祈求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捕鱼发财。中午喝酒也要先敬龙王爷一杯。
建国后,从60年代起,渔船逐步更换为机械动力。渔民能及时收听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海上作业比较安全。旧时的迷信习俗,逐渐消除,唯老年渔民尚存迷信思想。
海上渔民,生产、生活上的禁忌颇多。字为渔民之大忌,如烙饼时不说过来,而说过来;吃鱼时禁用筷子将鱼翻过来。放置用器,忌扣放,如碗、盆、帽子都要口朝上放;晒鞋时不晒鞋底;饭筷不能放在饭碗上。此俗今仍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隋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