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藩(1913~1985) 又名王津。宋村镇城东村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物理系。求学时,被选为物理系学生代表,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任第三大队四中队纠察员。1937年7月3日离京到青岛,逢“七·七”事变,未再回京。8月底,济南告急,送祖母返乡,途经威海,应聘威海中学,9月中旬到校上课。10月,任威海民族解放先锋队训监部部长。11月,受党组织指示,将潘复生等人营救出狱,并为天福山起义做过贡献。1938年3月底,与威中校长张宝山、校医沈大夫一起发起文登县青年战地服务团,吸收敌占区流亡知识青年参加宣传、募捐、救护等工作。1938年5~7月,任文登县“民先”大队长,并任国民党文登县政府建设科长。此后,任山东省各救会筹备委员,胶东八路军五支队东海区扩军委员,胶东军区机械科主任、胶东公学、胶东后勤兵工总厂研究室教员、胶东自然科学研究会筹备委员,胶东军工局工业学校总务长、教务主任等职。1946年到胶东后勤兵工总厂研究室,积极从事武器研制工作,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后,投身于高等学校的建设,参加接管山东大学工作,担任总务主任、先修班主任。1956年,支援郑州大学的创建,担任校务委员、工会主席等职。30多年中,先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工学院、郑州大学和青岛化工学院执教,任讲师、副教授(1962)、教授(1980)、青岛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人大代表等职。1983年7月1日,在中央有关同志关心下,加入中国共产党。2年后,病逝于青岛。
王桂藩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克己奉公,不图虚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认真,探求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爱戴,也是中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