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蘅:汉末重要文学家

2013年12月16日 11:17作者:来源:大众网

祢蘅(173——198)字正平,后汉平原郡般人(今临邑县德平小祢家村),汉末重要文学家,原有著作两卷,早已失传,后世见到的只有四篇文章,即《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孔子大弟子颜回)、《鹦鹉赋》。《鹦鹉赋》是祢衡的绝世之笔,写得“溢气坌涌”“慷慨高厉”,是祢衡的代表作。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洒之关系》一文中说:“祢衡的文章也不错。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气为主’写文章的了。”

  祢蘅(173——198)字正平,后汉平原郡般人(今临邑县德平小祢家村),汉末重要文学家,原有著作两卷,早已失传,后世见到的只有四篇文章,即《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孔子大弟子颜回)、《鹦鹉赋》。《鹦鹉赋》是祢衡的绝世之笔,写得“溢气坌涌”“慷慨高厉”,是祢衡的代表作。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洒之关系》一文中说:“祢衡的文章也不错。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气为主’写文章的了。”

  祢衡自幼聪敏,对事物有辨认能力,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但却有“恃才傲物”的性格。大司马北海太守孔融,很重视祢衡的才华和抱负,因此二人结成忘年之交。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奸臣栋卓把持朝政,天下大乱,祢衡去荆州避难。当他得知汉献帝定都许昌,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时候,本直去许昌。并暗自带着他对于治世政见的文稿,但到许昌后,看到朝中乃是曹操霸权,自己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治国之道,谁人理睬?但他并不把曹氏父子看在眼内,而经常与孔融、杨修议论时事,讥讽朝政。曹操知道后,对他怀恨在心,孔融再荐,曹操便召祢衡当他的鼓吏,在大会群臣的时候,祢衡却穿着旧衣上庭,受到庭吏怒斥后,祢衡在群臣之前,脱光衣服,裸体站在庭堂之上,傲慢而从容地换上鼓吏服饰,演奏了有名的《渔阳》参挝(后通称渔阳三鼓),博得众人称赞。使曹操蓄意羞辱祢衡的阴谋遭到失败,反被祢衡羞辱了一番。祢衡这种不媚豪门,不畏权势的大丈夫气概,被后人编成京剧《击鼓骂曹》经世传唱。

  在身为汉相的曹操,对祢衡恨气难出的情况下,孔融从中周旋,说“祢衡有谢罪之意。”曹操信了孔融的话,特摆盛宴,招待祢衡,想挽回面子,结果祢衡却布衣疏巾、手持木棒,来到曹操府前,戳地大骂。曹操更加恼火,又怕担个杀害才子的罪名,便将祢衡“荐”到荆州刘表那里去。祢衡去后,看到刘表的阴诈、无能、贪婪、腐败,他又对刘表有所侮慢。刘表领会了曹操借刀杀人的用心,也落个“大度惜才”的美名,又把祢衡“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黄祖是个暴性粗鲁武夫,没有悟出刘表的用心,收留了祢衡。

  祢衡跟黄祖的儿子,任章陵太守的黄射很好。黄射在大宴宾客时,请祢衡以鹦鹉为题作赋,助兴。祢衡便挥笔疾书,迅速写成了《鹦鹉赋》

  祢衡在《鹦鹉赋》中,完全是借鹦鹉以自比。他把咏物与自喻,紧密的交融在一起,浑然奔放,淋漓尽致地展示胸襟,抒发了他身遭坎坷、心情积郁的真实情感,并从侧面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对汉赋发展中的僵化局面,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纵然祢衡这么才华横溢,但因为对黄祖这种霸气十足、品德不端,又重权在握,不学无术的人甚为不恭。有一次对黄祖的行为直言相忤,黄祖便蛮横地命五百军士,把祢衡推出去,在鹦鹉洲杀害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