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方言艮而浊,语调低沉而平直

2013年12月22日 17:27作者:来源:大众网

乐陵方言艮而浊,语调低沉而平直,听感不分明,以语音强弱轻重、语质刚柔顿挫为表意手段,口语重拙质直、言简意挚、朴素无华。

  乐陵方言艮而浊,语调低沉而平直,听感不分明,以语音强弱轻重、语质刚柔顿挫为表意手段,口语重拙质直、言简意挚、朴素无华。

  普通话只有二十一个声母,而乐陵方音却多了两个声母:舌面前浊鼻音?,舌根浊鼻音?。“?”:发音部位与j、q相同。乐陵人把[n]读成?,把“娘”niáng读成?iàng,用舌尖抵住下齿背后,颤动声带,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发音部位与g、k相同。乐陵人把以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前面加上了?,用舌根对着软腭上升接近软腭,而软腭下垂,堵塞口腔通路,颤动声带,出鼻音,如“袄”ǎo读?áo,“藕”ǒu读?ǒu,“恩”ēn读?ēn。乐陵人把翘舌音zh、ch、sh一般读成平舌音z、c、s。如把“师”shī读sī,把“杈”chā读cá,把“枝”zhī读zí。乐陵人把准声母[w]读成唇齿浊擦音[v],把“碗”wǎn读vǎn。[v]发音部位与[f]相同,用上齿咬住下唇内缘的上部,颤动声带,让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来,摩擦成音。有些乐陵人“l、r”不分,把“荣”róng读成lóng,城南把“褥子(”rù zi)读成yù zi,城北把“褥子”(rù zi)读成lù zi。乐陵人把唇齿音[f ]读成双唇音,有些人把舌面音j、q、x读成了齿间音。

  乐陵方音比普通话多了一个韵母:iai,把jie(阶、街、皆、解、介、芥、界、戒、届)读jiai,把xie(鞋、懈、械、蟹)读xiai。把ai(埃、挨、矮)读yai,把ya(崖、涯)读yai。乐陵人把韵母ai、e、o、i读成ei。如把“掰”bāi读bēi;把“德”dé读dēi;把“责”zé读成zéi;把“墨”mò读成mèi;把“笔”bǐ读成běi。乐陵人把ei读成ui。如把“雷、擂、儡、垒、累、类、泪”lei读成lui。乐陵人把uo读成e。如把“果、过”guo读成ge,把“扩”kuò读成ke。

  乐陵人把阴平读成近似阳平,读阳平又近似阴平,而上声与阴平的读音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乐陵语音、语调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以乐陵城区及周边地方最纯正;受商河、惠民影响,郑店、王集将原方言的阴平语音,读作原方,中的去声语音。比如把人读作rèn,把牛读作niù。本地西北和北部边沿地带,则受河北省盐山影响,把本地方音中以翘舌音“zh、ch、sh”为声母的字音,转读为以平舌音“z、c、s”为声母的字音,比如,把水读作suī,把吃读作cí。受阳信的影响,刘武官一带把乐陵方言中的“是(sì)”、“枝(zí)”等读作shì和zhí,倒音近普通话了。

  土语

  (一)名词

  夜来:昨天,有些地方又说“夜落lao”。

  哄gōng上:晚上,夜晚称“大哄上”。

  晌午歪:比正午稍晚些时候。

  晌午头:正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左右。

  小寝:农历十二个月份中的小月,大月则叫大寝。

  双碗:汤碗,比一般的饭碗大一些。

  盖垫:锅、盆、水缸的盖子,也常用于摆放水饺,一般以高粱穗秆制作。

  窝铺:用竹条和苇席支设的小棚,供在野外看管树木、庄稼临时居住。

  浑苟:一种草本植物,叶如马尾松,茎皮可供搓制绳索。

  樗樗树:臭椿树。

  蝎虎溜子:壁虎。

  热疙瘩子:痱子。

  蒜臼子:石头或者粗瓷小罐,捣蒜汁用。

  葵花:向日葵,向日葵种子叫作葵花仁(yei)儿

  猫儿:野兔。本意未失。

  冻冻dōng:冰。

  调羹勺子:调制汤粥和盛饭用的勺子。

  水蝎子,水蝼蛄:琵琶虾。本地也把蜻蜓幼虫为水蝎子。

  棒槌子:玉米果穗。

  棒缨子:玉米果穗上的花须。

  树帽子:树冠。

  麦余子:小麦入仓后,外面剩余的难以剔除糖皮和其它杂物的瘦籽瘪粒。

  粘粥:小麦或者玉米面粥。

  白水肉:一般指肥猪肉膘。

  面汤:水煮手擀面条,手擀面片叫作“棋子”。

  麻阴天:薄阴天气。

  长果:花生。

  偷偷子事:不宜令外界知道的事情。

  棒顶子:玉米雄蕊。

  书房儿:学校

  莛秆:一般指长果穗的那节高粱秸秆。

  病秧子: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的人。

  药罐子:需要经常服药以维持身体健康的人。本意未失。

  棺材瓤yang子:因身体虚弱,年岁已高,或者有慢性病症,生命接近终结的人。

  灯闷mén儿:盖住油灯注油口的带有灯芯的盖子。

  闷mèn儿:谜语,本地称出谜语为“炮闷儿”,称猜谜语为“猜闷儿”,猜谜者要求提示的时候,则说:“嘛打科儿?”

  忘蛋:家禽蛋中没有能够孵化出幼禽的那一种,又叫作“石蛋”。

  泡货:公羊,又常讹化为“泡虎”。泡,尿的意思。公羊腥臊味大,“泡货”含有谑意。另外,本地称公猪为“泡猪”。

  儿猫:公猫;母猫雅称“女猫”。

  鹁鸽(gou):鸽子。

  铁鸟:麻雀。

  野雀(qiao):喜鹊;因叫声大而沙哑,又惯不停地鸣叫,本地人也称 “散搭拉子”。

  檐蝙蝠:蝙蝠;又有“盐变虎子”之称,民间传说这种动物是老鼠吃了盐之后变的,说明本地人很久之前就注意到了蝙蝠与鸟类的区别。

  长虫:蛇。古时候,本地人认为蛇遇到人吐信,是在数人的头发,头发被数清则有性命之虞;其与狐狸、黄鼬、刺猬都是不祥之物,道行一深便成妖,分别称为“长家”、“狐家”、“黄家”和“白家”。

  仓官儿:田鼠,因其习于秋季穴地藏粮得名,又叫“地楼猴子”。

  地闷子:食蚁鸟,喙尖细,习于夏天雨后的午时左右闷声长叫,如汽笛鸣于山谷。

  苇喳子(za):水鸟,喙尖细,常在北方的苇塘里栖息。

  蚂螂(leng):蜻蜓。

  米样(yang):蚂蚁。

  老哓哓,麦哓哓,嘟噜儿:各为蝉的一种。“嘟噜儿”因其声得名,又称“叽了”。本地人称蝉的幼虫为“叽了猴”,又叫“爬爬儿”。

  臭大姐:椿象的一种,能释放刺鼻的气味。

  二小儿:椿象,习以“诈死”保护自己。

  油罐儿:蟋蟀的一种,形体大,后肢有力,全身油光发亮,叫声如向瓦罐里注油时的声音。

  疥蛤蟆:蟾蜍。

  旮旯(la):河蚌;另一意,指偏僻的角落。

  簸箩牛子:河螺。此称疑系保留在方言中的古语。簸箩是容器,其中有一种上粗下细的,与河螺相似;但或许另有来源,古代有一种名为“哱罗”的号角,形与河螺更为相似。

  灶火:即烧锅做饭用的灶台。灶台与灶屋隔壁的火炕相通;炕尾有烟道与房顶的烟囱相通。这一套与炊事有关的设施,古又名“灶虎”——灶台是虎头,火炕是虎身,烟囱就是虎尾。因此,灶火又像讹化语音了。

  四月筐子:篮子,一般由杞柳编制,椭圆形,篮沿两端上翘、外翻,中部下凹内收,柄系居中,以利于平衡。从前,每年的四月末时,杏、桃、桑葚己见成熟,本地俗用这种篮子装着应时果品探亲访友。

  屋道场子:居室中间较宽敞的空地。

  门衔子:用于掩住门与地面缝隙的横板,又叫“门限”、“门坎”。

  钌铞儿:扣住门窗、抽屉,使之可以锁住的金属制件,有长条、片式的,旧时则多用串环式。其名是古语遗传,唐李商隐诗歌中就有“锁门金了鸟”之句。

  茶闷子:扣盖茶杯、茶缸。

  荷包、挎包、挎布袋:衣兜。“荷包”本意未失,不过一语习以多用。

  卧单:被子拆去内衬后的外套,又指床单、褥单、棉条。

  茅子:厕所,又名“茅房”

  瘙角、霸角:枣树常见害虫,软体动物,多足类,种类不一,体生细毛,有规则地排列,易刺伤人畜皮肤,引起多日痛痒。

  倔驴、邪驴:前语谓性格倔强,后语谓脾气偏执,不随和。

  火龙虫:红蜘蛛。枣树常见害虫,农作物被其侵害,会导致叶色变黄甚至凋落。本地称这种危害结果叫“火龙”或者“轰”。

  浆包:枣外皮形似正常,而内部果肉病变,成为浆状。

  蝇子、蝇生子:对言行不端或者品质有问题的人的贬称。

  (二)形容词

  冻着zhao:感冒。本意未失。

  疵毛:对人的不良言行或者品质的非议,相当于“坏”、“太差”等。

  穷腚:大处不着眼,小处细算计,贴着便宜就沾沾自喜。

  二五眼:(1)数目不多,程度不大;(2)能力不足;(3)与“疵毛”略同,但贬意较淡。

  两根弦:智力较常人偏低,言行时有不当。

  一根筋:办事不灵活,行为呆板,钻死胡同。

  土迷晃当眼:穿着打扮、言语举止不时尚,农村生活习惯多。

  土庄稼巴子:自谦见识少、身份低微;有时也是一些自以为高贵的人轻蔑别人的说法。

  木锄:干活慢,手脚不利索。

  土老帽儿:意为“土庄稼巴子”相同,但贬义淡,谑意浓。

  土粮食:(1)夹杂着土和其它杂物的粮食;(2)指人没有修养,言行莽撞,做事不合情理。

  土孙:因为“土迷晃当眼:被人看不起。

  红盆子脸:脸上皮肤粗糙,天然红色,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面如重枣”。

  夜里欢:夜间精力充沛,工作或者闲聊不知疲倦。

  熬煞灯:对喜欢长时间熬夜的人的戏称,其实也是一种责备,有时也说“气煞蜡”。

  不大离儿:(1)差不多;(2)自以为了不起。

  老大操子:很长一段时间。

  犯私:(1)偷干了法不容许的事情;(2)私藏了理不应藏的物品。

  玻璃袜子玻璃鞋:只愿占便宜,不想出一点力、吃半点亏,有什么失误全推在别人身上。

  大鲁:办事铺张浪费,不懂得量入为出。

  消极:不大方,总怕多费了钱财,委委缩缩让人瞧不起。本意未失

  纵纵:布面起了皱折。

  草鸡:意志软弱,无力将信念坚持到底。本意未失。

  鬼儿花虎:不实在,善作表面文章,少于实干精神。

  鬼毛苫单:意为“鬼儿花虎”略同。

  灵透:机灵,一般指少年儿童。

  裹粘:(1)混杂;(2)犹豫迟疑,长时间拿不定主意;(3)手脚不麻利,耽误了时间;(4)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

  着三不着两:(1)说话不可信;(2)言行不符合正常规律。

  草蛋:(1)办事能力差;(2)品行有问题。

  贱贱舌子:说话嗲声嗲气。

  扬饱:得意忘形,引起自视过高。也称“涨饱”。

  (三)动词

  起火发躁:(1)着急;(2)犯愁。

  落lào草儿:婴儿出生。

  呛咕:(1)小声议论;(2)商量。

  卷街:“卷”为骂。“卷”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其它词语联用,如“卷人”、“卷誓”(以咒与骂的方式发誓)、“连卷带骂”等等。“卷”本意未失。

  就和huo:将就,忍耐。

  造惹yè:干不必要干的事情,组织不必要组织的活动。

  琢磨:用阴谋使人上当,遭受损失,相当于暗算。本意未失。

  简便:用不应有的怠慢态度对待家人或者亲友。本意未失。

  叉圈儿:采用计策使人上当,略含贬义。

  蹓哧:经常在什么地方走动,或者往哪里去。用于谑,又用于讥。

  拿劲:将劲头用在讨好逢迎方面,意与巴结略同,但感情色彩更浓。

  酸磨:以赞许、恭维和羡慕的口气进行讽刺。

  烟熏:挖苦,有时又是某种方式的婉转责备。本意未失。

  糟践:糟蹋。

  雾蔫:枣树果实因病变萎缩。

  倒青:粮食作物进入成熟期后,出现的反常的旺盛生长。

  打殃,念殃儿: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可不是:一定是。

  谁知道!:(1)强烈表示不知道;(2)知道而不屑说出来。

  知不道:即“不知道”,而不是虽然知道而不说。

  拇量:估计、考虑。

  家不来了:因某种原由回不了家。

  腻胃:讨厌、厌倦。

  撒瞄(me),撒打:眼睛到处张望,含有寻找的意思。

  漱磨:把食物放在嘴里慢慢品尝、吮吸。

  作(zou)了不是儿:做了错事。

  作下咧,作业咧:惹祸了。

  嘟沫:低声自语。

  咋(zuo)周留:很对;其意也有时正好相反,是说“很不对”。

  央哥:央求。

  咕球:慢慢挪动。

  坦相:可怜。

  温炕:叠被褥。

  鼓捣,憋鼓:埋头钻研或修理物品。

  打摸摸转转:有事不明说,或者不去赶紧办,只是一个劲地转圈。

  啦淘儿:闲说漫聊,但有根有蔓,不是无根据地胡侃。

  咕定周,蹲着。

  呲冷:以言语把事情搅黄,一般不含贬义。

  挨呲:受到了比较严厉的批评。

  鸡哏哏:公鸡打鸣。

  打嚯星儿:一种发困时非条件反射动作。

  起吊绊子:事情正在进行中,忽然耍脾气、撂挑子。

  打能能:孩子刚会挪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