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枣仙道化的开始

2013年12月22日 17:21作者:来源:大众网

秦始皇在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上,并多次派方士入海求神问仙,但都没有结果。随着传说从抽象到形象的演变,枣和仙人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时也开始初见端倪。

  秦始皇在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上,并多次派方士入海求神问仙,但都没有结果。随着传说从抽象到形象的演变,枣和仙人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时也开始初见端倪。最著名的当属《史记·封禅书》记载的始皇二十八年派齐人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名入海求仙的故事。这段亦真亦幻的历史,将小枣和神仙、人拉得如此接近。下面不妨来看一下故事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线索:

  第一个重要的线索是厌次的由来。据传秦始皇东游求仙时到达这里,看见绿林深处瑞气腾空,秦始皇大惊,因为在传说中祥瑞之气就是帝王之气,于是他便暂驻于此,以压制该处的帝王之气,遂有了“厌次”的来历。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乐陵县志·舆地志下》记载:“厌次侯荣旗……厌次即乐陵”(汉前)。乐陵自战国时燕将乐毅伐齐,由此可见,乐陵在历史上所属地理位置、疆域沿革、从属关系等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沧桑变迁,各地归属及建置沿革也在历史进程中频繁地变换,生长在这个地方的物种——枣树不变。在秦时,人们一般都是傍水而居,仗天果腹,而位于齐北燕南之地的乐陵做为枣树主产区,据《战国策》记载:“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由此可见,当时位于厌次的乐陵已经成为人们的安居乐业之地,从现存的枣树地域分布来看,乐陵做为厌次境内最有名的枣乡,吸引了东巡求仙药的秦始皇在此暂居。

  第二个重要的线索是徐福率众童男童女出发的千童城。据清宣统年间《乐陵县乡土志》载:“(乐陵)汉始置乐陵郡县,属平原郡并置渤海郡,辖重合、千童、阳信等县,嗣后重合、千童并省入乐陵。明洪武时境内有重合、千童二乡。”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千童镇就位于乐陵。于今在乐陵城北仍有千童城遗址。徐福之所以选择乐陵这个枣树生长茂盛的地方,召集童男童女出海,概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当时这个地区就已经人丁兴旺,百业繁荣;另一个原因,是乐陵地处渤海之滨,这是传说中神仙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众多的仙道类传说中,枣子是仙人的重要食物,所以仙人会经常到这里来食枣。因此,徐福选择了在乐陵一带等神仙来取童男童女。直到今天,乐陵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徐福与千童的故事。相传当日徐福出海前,命童男童女各栽下一株枣树,这也是乐陵千童林的由来。徐福没有等到神仙,却等来了心急如焚的秦始皇,迫不得已之下,徐福带领着千童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出海,直到“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盼归无望的父母将所有的寄托都放在了孩子们亲手栽下的枣树身上,每逢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填仓日),父母亲便在枣树主干杈处压上一土块,据说是孩子们走时每人都带走了家乡的一捧土,而压土块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们永远记住回家的路。千百年下来,乐陵人仍延续着这种做法,惯称“压枝”。每年八月初十,父母亲便携带着香火、祭品等物祭奠枣树,乞求上天保佑远隔重洋的儿女平安健康,早日返乡。年深日久,在枣树下祭祀沿袭成了习俗,其内涵却慢慢地发生质的变异,由枣树下的祭祀,变成了祭祀枣树,祈愿风调雨顺,盼望枣果丰收。

  这两条重要的线索,给乐陵这片因枣而闻名于天下的土地,涂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