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食枣的传说:和齐地普遍栽种枣树是直接相关的

2013年12月22日 17:21作者:来源:大众网

  “仙人食枣”这一传说首先产生于齐地,这和齐地普遍栽种枣树是直接相关的。枣树在黄河中下游地域的培育发源地,是春秋以来即属于齐国的鲁北地区,具体是在鬲津河与马颊河两岸的红壤土地带。春秋时期,乐陵开始种植小枣,到达汉时,乐陵小枣的栽培已初成规模。在此时期,枣与神仙结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安期生。安期生是齐地人,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与枣直接相关联的神人,而神化他的人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方士李少君、公孙卿、奕大,他们也都是齐地人。据《史记·封禅书》载:李少君谓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同书所记,汉武帝祭祀太一,李少君的弟子史宽舒也以“枣脯之属作为祭物”。因为仙人食枣,所以祭祀仙人也当用枣。自这一传说形成之后,枣作为长生抑老食物便频频出现于文献中了。西汉中后期人焦赣《易林·师之豫》有“北山有枣,使叔寿考。”《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本草》云:“凡枣,九月采,日干,补中益气,久服神仙。”;引《鲁女生别传》:“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己食之,遂有奇光。” 傅玄《赋》曰:“有枣若瓜,出自海滨;全生益气,服之如神。”。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后汉术士、上党人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太平广记》卷一〇引《神仙传》说仙人李意期:“饮少酒,食脯及枣栗。”《说郛》本《贾氏说林》载:“昔有人得安期大枣,在大海之南,煮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病者起。”这些记载都证明了由此开始,枣便成了最重要的仙道食物之一。

  随后,枣从它最初的培育地区——整个东部沿海的齐鲁燕三国,沿着沂水、黄河向西传播,这种传播是和方士们把它当作仙药看待有着密切关系的。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神话传说中,较长的时间尺度是超世仙境的一个重要标志。超世的仙境往往又具有流逝较慢的时间概念,所谓“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就是这种时间概念的形象写照。因而,在凡俗之人看来,仙人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生命可以远远长于世俗之人,甚至于达到无限。于是,枣晚熟、树龄长的特点经过夸饰,就成为了仙境具有非凡的时间尺度的重要凭证,这样,枣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仙道小说的重要描绘对象。枣在神异小说中被说成了“百年一实”、“千年一实”甚至“万年一实”,指的就是枣生长周期的无比漫长,从而也更加体现了枣作为仙人食物的神奇特性。这种神化手段乃是基于一种相对性的时空观念:由直觉类推,仙人的生命周期也应该是远远长于凡人的,而果实的这种“千年一实”就正是与仙人的生命周期漫长相一致的。就是如此,通过夸张地描绘枣子的结实时间,非常有助于建立一个神话的时空境界。

  乐陵小枣的出名,依靠的是它自身优良的品质。然而其小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在各个传说记载中,神仙吃的枣之所以都很“大”,不外乎出于这种原因。在古人看来,小是不足为道的,只有大的果子才是仙人可吃之物。大枣,从古就有,但由古至今,无论从口感还是从品质而言,都远不及现在的乐陵小枣。假如说小枣在历史进化的过程中,品质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变化,那么做为同一种属的物种,大枣也必然要走品质化的道路。因此,东方沿海一带的枣之所以成为仙人食物,完全是因为它的品质,而“大”只是后人的一种想象而已,和人们把仙人想象为长生不老同出一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