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

2013年12月13日 20:09作者:来源:大众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勾勾”是临邑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是由明清以来流行于北方地区的花鼓衍化而成,民间盛传“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形容一勾勾的唱腔像钩子一样,把人的神魂勾住不放。由于一勾勾是以四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又名四根弦或四音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勾勾”是临邑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是由明清以来流行于北方地区的花鼓衍化而成,民间盛传“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形容一勾勾的唱腔像钩子一样,把人的神魂勾住不放。由于一勾勾是以四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又名四根弦或四音戏。

  清代中叶,临邑一带已有一勾勾班社,四处演出并带徒传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59年,为保留和发展“一勾勾”这一地方剧种,由临邑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临邑县一勾勾剧团”,行当有青衣、花旦、胡生、小生、花脸、丑等。主要演出剧目有:《三进士》、《李香莲卖画》、《锦断记》等。

  1963年,开始排演大型现代戏,代表作品有:《巧遇》、《迎春花》、《刘胡兰》、《三世仇》等。同时,为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先后排演了《龙马精神》、《丰收之后》和《前沿人家》等剧目。并由德州地区指定在整个地区进行巡回演出。1964年,自编自演的现代戏《红梅》和《队长的家事》代表德州市参加了山东省地方戏曲汇演,一举成名。一勾勾剧团进入鼎盛时期。

  1971年与临邑县河北梆子剧团合并,成立京剧团,至此临邑县“一勾勾”剧团宣告结束。

  2006年,一勾勾剧种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临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剧种的抢救工作,组织老艺人成立了戏曲一勾勾联谊会,并建立了一勾勾传承基地,定期进行排练,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各种演出活动,继续为临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