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度:乾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改东昌府教授

2013年12月16日 11:23作者:来源:大众网

  董元度,乾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改东昌府教授。王昶曾云:“董元度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宫后,乞假南游,来往苏扬之间,寄居卢见曾官署中最久。他与我同住一处,每次推杯饮酒论诗,兴趣昂然不倦。乾隆五十五年冬天,我因进京见皇上路过保定,他已精神疲倦,颓然老了。董元度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他的诗清婉中多感慨之作。”

  纪晓岚与董元度早在乾隆十三年即相识,同在科场驰骋,交谊甚至笃,留下多首唱酬诗。如早期的《戏赠曲江》有“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句。《阅微草堂笔记》多次记述,对董元度所坚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淡泊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董氏始祖董文胜,明永乐年间由乐安(今广饶县)迁至平原董路口落户。由于精打细算,日子越过越好。九传至董遇春,家境更加富裕。遇春性慷慨雄迈,爱做好事,不图名利,得乡里高度评价,年八十仍矍铄如壮夫。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在董路口村东马颊河上建桥二十寻(一寻为八尺),并刻石碑对其后代流传下训示:“他日桥圮重修,惟董氏子孙是任,以永吾利济之志。”因子振秀及曾孙讷累赠光禄大夫。其妻王、张、郑、郭氏赠一品夫人。遇春之子,名振秀,字建华,明末,因练乡勇、赈饥民,戊寅(1638年)守城,议叙功贡,被任命为太平府通判。继因防“土寇”、“御“献贼”、“擒湖盗”,累升渐江按察使。清兵由浙入闽、得振秀其奇才,任为驿传兵备道副使,加正三品服。以孙讷赠左都御,其妻于氏赠一品夫人。振秀之子允祯,年十五增补为府学秀才,后被推荐为京师国子监监生,任县学训导。喜交游,重义气,生平扶危济困,心情尽切,尽力而为,惟恐不周。明末兵乱,饥骨遍野,允祯募收之埋于平原城西郊毛家庙后,冢大如阜。曾倡导为族社聚集粮食达千石,除供岁时祭祀外,余者散发族之贫者。以子讷赠左都御史。其妻李氏赠为一品夫人。

  董讷,清康熙丙午(1666年)科举人,丁未(1667年)科探花及第,由弘文院编修改翰林编修,日讲起居注官、中允侍讲、升侍读学士,又越级提拔为礼部侍郎(正二品)。以礼部侍郎任顺天府提督学政。到任,禁止送礼,拒绝贿嘱,读书人的不正之风得到整肃。主乙丑会闱,得人尤盛。由礼部侍郎、经筵讲官,历任户部、吏部侍郎,升迁左都御史。 此后,率领属员议论工作务持大体;厌恶读书人拉拢关系攀缘上升、上疏更改京闱分校体例;命令五城命案速结,不许株连;考核巡捕,清查巡虚冒,严密巡察,使盗贼尽失藏匿之所;定利息禁重债,抑富益贫,令豪势屏息;还曾清理刑狱,多所平反。不久又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出任两江总督(从一品)。在总督内,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为淮、徐地区民害,特上奏皇帝罢之。宿迁为其建有祠堂。不知何故,降为侍读学士。又升内阁学士,转而以兵部侍郎街任漕运总督。莅任设易知单,裁减船政厅官员,以杜绝克扣。粮艘到达,准许旗丁递交文即验收放行。抽查运载大米预查册内的新船,令旗丁当堂抽签,而需索营求之弊近绝。复人京执掌都察院事。又罢官,不久复任左都御史,督修河工分筑高堰。以疾卒于清河馆舍,讷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不苟言笑,遇事果达, 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历官中外,皆名显赫之名声。罢官归乡时,曾立族社设祭田;施粥放赈。其别墅先为县城东门外路南,取名“土味园”,后为城南约一里处之柳村新建的“即园”。为保存康熙皇帝钦赐御书——《前赤壁赋》、《吟秋》绝句、律诗《吟秋》和“赤诚”两个大字,在园内专门修建了“御书楼”,董讷一生著有《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督漕疏草》、《柳村集》十二卷、《华琯集》六卷。其中《柳村集》虽多咏园中之胜。但也偶有悯农怜商之作。县内为其立有多处建筑。死后赐祭葬,追加为正一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南巡幸讷故居,思念之,御书“眷念旧劳”四个大字,令其子董思凝悬干于墓门。其妻郑氏因夫赠一品夫人。

  董讷二弟董访,字禾问,人称董上舍,别号致爽诗人。康熙乙卯(1675年)秋闱已考中举人,填榜时,主考官因其余左都御史之弟,怕涉留须拍马之嫌,而置之一旁,遂绝意以做官而谋个人发展。出书极多而尤好作诗,识者以此把他和唐朝诗人许丁卯相类比。居所曰“似山亭”。

  董讷之子董思凝,字养斋,年十二即作七言诗,考中秀才。康熙戊辰(1688年)成进士、侯选中书,参与编写《大清律》。在编律中参照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处处慎重推敲,力求内容详备。议叙授予刑部主事,后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出任湖广提学佥事,因公正廉明晋级一等,补为口北道参议。宣镇兵饷支自道库,库官存扣零头沿为陋规,思凝到任后悉除之。全郡兵民籍开煤窑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旗员侵占据为己有,没人敢管。思凝将详情上奏,请求永远禁止,受当地军民长期崇敬。著有《养斋集》、《海棠巢诗集》、《淮草行》、《滇行草》。

  董讷之孙董元度,字曲江,别号寄庐,乾隆丁卯(1747年)科举人,乾隆壬申(1752年),年四十成进士,入词馆。不久,外任江西定远知县。仅一年北归,任东昌府教授,任教十年以年老乞求还乡。元度口吃而心达,貌谦逊而精神旺盛;性平易而言语婉转和谐。禀承家学,自年少以年春柳诗擅长。年七十,仍两目炯炯,谈论、丰采如壮时。诗兴所至,挥笔成咏,诗名响享誉国内。1979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在题序中有其词《调寄〈贺新凉〉》一阕。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是集中刊印于乾隆戊戍年(1778年),末附有诗余十二阕。广西桂林胡德琳为之作《序》云:“曲江之诗和平尔雅,不为浮艳之态,亦无钧章棘句之习。大抵根柢于义山(李商隐),而归宿于放翁(陆游),间作长短句,含宫嚼徵老而不衰”。江西南昌万廷兰之序云:“寄庐性情平易,其言谐婉,尤长于七律,故‘集’,所录较体为多。”《蒲褐山房诗说》说,元度因做官不顺利,深有怀才不遇之感,“故其诗清婉中多感慨之作。”

  董讷之曾孙,董芸,字香草,号书农,嘉庆戊午(1798年)科举人。气度风雅,饱读经史。文章健雅,尤善于填词和写作辞赋,以诗著名于世,著有《半隐园诗集》、《诗话》十二卷,《广齐章》一卷。诗集有嘉庆癸亥(1803年)历城朱畹《跋》,大慨亦即其所刻印。《乡园回忆录》云:“董香草作诗不苛求,不务华,清和宛转,情词亹亹动人,曲江家法未坠也。”刘大绅《半隐园诗集》云:“董香草之为诗也,沦溟(李攀龙)之声调,渔洋(王士祯)之神韵门有兼之无偏主之也。尝著《诗话》,以明其旨趣之所在。盖能成一家,而不好异议者。余谓可与《渔洋诗话》并传于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