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

2013年12月12日 19:53作者:来源:大众网

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众所周知,八极拳的创始人是一代宗师吴钟,而吴钟是山东省庆云县人却鲜有人知,《八极拳三字经》的开篇句“八极拳,吴钟传,枪中王,庆云县”就印证了这一点。

  八极拳发源地庆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沧州、德州)、五县(盐山县、海兴县、无棣县、阳信县、乐陵市)交界,位于华北、胜利、大港三大油田中心,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山东北门”和德州“桥头堡”之称,地处国务院规划的环渤海经济带内。是山东省的“改革开放试点县”和德州市的“放开搞活试点县”。东距渤海湾50余公里,县城距北京340公里,距济南154公里,距德州123公里。滨大高速已经开通,滨德高速正在修建,国道205线、省道315、246线相互贯通,加上县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便利的交通网。

  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众所周知,八极拳的创始人是一代宗师吴钟,而吴钟是山东省庆云县人却鲜有人知,《八极拳三字经》的开篇句“八极拳,吴钟传,枪中王,庆云县”就印证了这一点。

  吴钟,字弘升(因同音,又有弘声之说),回族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二月初三生于海丰县后庄科村,即现在的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根据庆云《吴氏家谱》记载,吴氏沧州始祖名吴祚永,吴祚永以下第六代吴师孟移居后庄科村。吴师孟即是吴钟的曾祖。吴钟祖父名吴玉书,父亲名吴天顺,都爱好武术,身手不凡,可谓是武术世家。

  吴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自幼读书习武,有过目不忘之特长。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吴钟拜马胜标为师,精心学艺12年,得太祖三十二式、少林刀法等。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恩师马胜标病逝,吴钟张贴求师。一对武功高强的呆叟夫妇来到后庄科村,悉心传授技艺,吴钟潜心研习,武艺日益长进。呆叟夫妇始终不肯告知姓名,后来才知是反清复明志士,吴钟恳留为其养老送终,几年后呆叟夫妇先后病故,吴钟遂将师父师母葬于村南,现后庄科村仍存有呆叟夫妇的坟墓。之后,吴钟离家出游,遍访名师。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吴钟只身南游,来到福建南少林寺,因机造的山门中密藏木人、木猴诸多暗器,许多武林高手均被暗器所伤。吴钟持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暗器却无一着身,寺僧和镇寺钦差官皆被折服,从此“神枪吴钟”一举成名。

  后来,吴钟到直隶天津咸水沽戳杆设场教徒,传播武艺,以保盐镖为生。吴钟融各家之长,加之武术名家赖魁元又赠送飘摇刀法,武艺更加出神入化。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年近六旬的吴钟到孟村传授武艺,习练者众多。为将所学武术总结传播,族中曾孙、清朝太学士吴涝奉吴钟之命开始撰写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正式定名为“八极拳”,结束了八极拳“异术”的历史,标志着八极拳的正式创立。自此,八极拳广为传播,逐渐在不同地域形成不同流派。

  吴钟膝下无子,吴荣是唯一的女儿,招婿入门继嗣。吴荣深受家传,武艺精湛,育有吴邦安、吴邦宁二子。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月十五日,一代武术宗师吴钟无疾而终,享年90岁,被葬于后庄科村吴氏祖坟,目前祖坟仍存。200多年来,后庄科村吴氏后裔一直世守着六合枪和八极拳,保持着习武之风,族中人以吴起龙最强,武功过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