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芹菜是章丘的名产,不但有较高的声誉,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刘墉尝鲜
乾隆四十四年,章丘连续三年受灾,连阴多雨,大雨三天一场,小雨天天不断。眼见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更是束手无策。有乡绅庄头,写奏折上求章丘县令,报朝廷拨付专款治理漯河万家口水患,以拯救于民众苦难之中。章丘县令本是山东巡抚国泰心腹。看到民众奏折,很是高兴,认为这又是一次搜刮钱财的好机会,马上上书朝廷。这位知县也确实有才,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一份奏折,跃然纸上。“小清河,万丈口,南至山头店,北至柳塘口,西至水寨洼,东至浒山堡… …”经他这么一写,将方圆不足十丈的万家口,写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的万丈口。朝廷按奏折拨付银两,构堤筑坝,工程按期开工。乾隆四十六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国泰,其父文绶是刘墉的老上级,四川总督,更关键的是,国泰的后台就是乾隆皇帝的红人和珅。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微服私访,查明国泰以荒报丰,邀功请赏。并残杀无辜的事实。他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宰相刘墉,为官清廉,衣着简陋朴实,最爱吃的是煎饼卷大葱和凉拌芹菜,他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在这次事件中,刘墉住章丘鲍家一盘清芹治贪官的故事也一直传为佳话,流传至今。县令贪官借治理水灾搜刮钱财一事,早以在民众中传的沸沸扬扬。刘墉通过微服私访,查清了章丘县令狐假虎威,和国泰狼狈为奸,巧借修漯河万家口,贪污国家钱财的事实。为了不打草惊蛇,刘墉干住在章丘鲍家,他闭口不谈治理贪官之事,而是经常带领百姓及身边人员奋干在水利工程第一线。和这里的贫苦大众啦家长,了解这里的村风民俗和农民的收成情况。朝廷命官,章丘县令自然跟随左右,忙前忙后。一日,刘墉通知章丘县令中午一块进餐。中午十分,刘墉和县令一块入座,厨房大厨端上一盘凉拌芹菜和一盘玉米饼子。刘墉不动声色,边吃边和章丘县令聊起了家常。他问县令,山东鲍家盛产芹菜,你说芹菜品质有何不同,县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怎样回答。刘墉说,芹菜看起来颜色一样,制作方法一样,味道也似乎一样。其实不然,芹菜有实竹,空竹之分,鲍家芹菜高大健壮,茎秆实竹不空心,质地脆嫩,食之无丝、无渣,甘芳清纯。而这空竹芹菜,看来青嫩,却是食之枯燥,芹丝绕牙。人世间,就是这样,沧海桑田,世事巨变。轻重曲直,人生自由变数。章丘县令,本是聪明之人,对刘墉本来就敬畏三分。又加上他心怀鬼胎,见事情以败露无遗,连忙吓得跪地求饶,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他和国泰沆瀣一气,所做的种种坏事。这就是,刘罗锅清芹一盘治贪官,清官美名天下传。
传说二:书生引壕
传说古时候有个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突然病了。走到章丘境内的鲍家附近,但觉浑身无力,不思饮食,一天到晚咳嗽不止,行动则虚汗淋漓,头重脚轻。虽有书童细心照顾,看来也难以走到京城了,主仆二人只好借乡民房屋暂居。书童看到书生的病重,不知如何是好?房主人想给书生做点适口饭菜,家中贫困又拿不出,便到小清河边小菜园内寻来几棵芹菜,熬粥伺喂。那知书生被一股浓郁的芳香,沁人肺腑,顿觉心头清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一看,只见床前站者一位老者,手中托着一碗稀粥,对书生说:“我没什么好吃的,就喝碗粥吧。”说罢,用小木勺喂书生。书生道谢后,张嘴喝了一口,谁知那粥到了口里,只觉口中生津五脏滋润,六腑清爽。不几日,身体恢复康健。书生辞别乡民,主仆二人,晓行夜宿向京城奔赴。秋试日期到了,书生进了考场,结果高中在朝中做了高官。后经柳塘口小清河河畔寻找那位乡民,要重谢,那知乡民不知要什么好,但听人说北京城护城河能划船游玩,随对书生说:“那您既然觉得过意不去,就给挑一条围子壕,能走船就行” 书生随命人在庄四周条壕引水,至今村周还有遗迹存在。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