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南市区沿济王公路东行约50公里,在秀水之阳胡山之阴有一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村——朱家峪。
朱家峪,现辖属章丘市官庄乡。考章丘市地名志,小村曾数易其名。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始祖朱良盛携家眷自河北枣强迁到该村。因朱是国姓,即与明太祖朱元璋同姓,故更名为朱家峪。
朱家峪群山环绕,房屋依山而建,呈梯形散建在山坡上。院落借崖坎而立,曲折勾连,高低错落。一条泛着幽幽青光的古石板路蜿蜒曲折地把人引向古村那悠远的岁月。穿行在迷宫似的窄巷,让人不由地陶醉在古村那醉人的古风遗韵之中。街头明代的小关帝庙,香火犹存;古树下清代的花门楼,深门紧锁。还有文昌阁、魁星楼、古立交桥等近20处古建筑,无不让人感受到小村那厚重的历史积淀。
在朱家峪,处处可以见到承载和见证小村鼎盛文脉的文化遗存。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有“六古”之称的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桥和古道。双轨古石道始建于明代,清朝时进行重修。据朱氏宗谱记载,朱氏第十世朱志臣“倡议举修石道”。为了方便交通,村人规定,走道需靠右行,这与现代交通规则不谋而合。而小村中部的古立交桥,则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桥分东西两座,相距10多米,桥洞高约2米,至今已300余年。虽历经风霜雪雨的侵蚀,依然保存完整。此外,“非敢谓光前裕后,实不忘报本追远”的朱氏家祠,更是为后人提供了解读“追远敦睦、尊祖敬宗”的乡村宗族文化的现实版本。
朱家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明末,“五岁贡生”朱振典,精理学、有文望,以《三字经注疏》一书行世,被朱氏后人奉为神童。清末,又出了“明经进士”朱逢寅和五品举人朱凤皋。清末至民国年间,朱家峪私塾达15余处,重教之风可见一斑。而建国后,人口不过千余口的朱家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就达130多人,正可谓“好山好水好子弟”。民俗专家把朱家峪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旅游专家则认为朱家峪具备了现代旅游所有的要素:生态、民俗、风光、文化等等。随着游客的涌入,小村往日的宁静即将被打破。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小村的古风遗韵会不会随之消失?看来,这是包括朱家峪人在内所有人所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