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袈裟(独孤)泉
袈裟泉亦名“印泉”、“独孤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灵岩寺“转轮藏”仙人岩东,庙堂遗址处崖下,泉水激流,长年不竭。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中,刘公岩退休林下,于此构面壁斋,恶独孤之名,改名曰印泉。”刘公岩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城人刘亮采,他在此隐居时,居住的房屋自题为面壁斋,斋旁冷冷一泉,悄怆幽寒,名“独孤泉”,刘亮采厌“独孤”二字,便改名为“印泉”,寓佛教来自印度之意,“印”为佛家语,印证功果之意。但这个名字并未广为流传。后来,人们以泉边立有一块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便习称其为袈裟泉。
传说二:神秘的朗公石
相传东晋苻秦永兴年间,印度僧人朗公来此说法,说到妙处,一和尚顿悟,说:“你把石头都说点头了。”朗公微笑不语。众僧向山上望去,果然见一位石老人频频点头。从此,僧人为纪念朗公来此说法,就把这块石头称作“朗公石”,又有人叫它“石点头”。
传说三:郎公讲经 长清境地内有座郎公山,山上有块状似人形作揖念经的郎公石。传说,郎公是东晋时著名得道高僧,他经常和好友长清人张忠(字臣和)一起探讨佛学。一次,张忠邀郎公来家乡讲经,数千人聚集起来听讲解。郎公出神入化、耐人寻味的讲演使听者都入了迷,不一会儿,连山上的山石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频频点头。郎公淡淡地说:“这是山石显灵,被我解化了。”后来,郎公讲学的地方就称作灵岩。灵岩西南一座不很高的山,人们称为郎公山,山中那块双手合十的和尚形象的石块,人们称之为郎公石。
传说四:点泉建寺
僧人法定到灵岩山创建寺院。传说,有两头猛虎为他驮着经籍,有青蛇为他引路。因山势险峻,他们难以通过。于是,法定和尚便面山而坐,诵佛经七七四十九天后,突然一股阳光把山峦穿透了,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洞。他循着山洞穿山而过,发现了建寺的理想之地。可惜的是,当地缺水。为寻水源,他又访问了当地樵夫。樵夫见他态度谦恭诚恳,便告诉他:“你向前走,看到有白鹤起舞的地方,就会找到泉水了。”法定走了很远,也未见到有白鹤起舞,于是便又坐下来静诵佛经。忽然一只白兔从他身边跃出,附近草丛中一对白鹤被它惊起,在空中盘旋飞舞起来。法定起身向前,见白鹤栖处,果然有两处泉眼。他用禅杖轻轻一敲,泉水顿时汩汩涌出。于是,他便决定在这儿兴建寺庙。这就是后来闻名海内外的长清灵岩寺。
传说五:双鹤泉清《长清县志》、《济南府志》、《灵岩志》均著录。在有“天下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相邻有三处名泉,这就是卓锡泉、双鹤泉和白鹤泉,俗称“五步三泉”。此处泉水竞流,古柏参天,题刻众多,是著名的灵岩八景之一。灵岩寺创建于前秦永兴年间(公元357-358),相传寺的创始人法定禅师初建寺院时,由白虎驮经,青蛇引路,来到灵岩。转了多时,发现无水,正犹豫间,忽有一山间樵夫用手指点说,在双鹤鸣处有泉,说完隐身不见。法定禅师顺着樵夫指的方向看去,果见有两只白鹤鸣叫着从山中飞出,便顺着方向找去,找到白鹤起飞的地方,果然发现有两处清澈的泉水。法定禅师将锡杖插在地上休息,等他拔出锡杖来的时候,随着又涌出一泉,法定禅师便将这三处泉水命名为“双鹤”、“白鹤”、“卓锡”泉。双鹤泉在卓锡泉南七八米处,为南北向石砌双池,南池壁上题“双鹤泉”三字。
传说六:赤山的来历
灵岩山最早的名字叫方山,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玉符山。相传古时候,方山一带并没有山,方圆几百里一片沼泽。一次,玉皇大帝的金印失手掉落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这块沼泽上,化为一座大山。玉皇大帝本想收回金印,但又怕惹人笑话,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增添一处山景。”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后来,秦始皇南巡见方山金光闪闪、紫气腾腾,急忙询问。随行大臣徐市禀告说:“此山独矗天地,金光紫雾环绕,天子气直冲斗牛,久后必出贵人,代大秦而定天下。只有凿石垄断山根,鞭方山,碎天印,才能泄掉王气。”秦始皇随即带着二根神鞭,对方山拦腰一击,把方山上半截打出去30多里,后称“赤山”。
2,狮子红眼淹卢城
古时候,紧靠济水边的卢城内有一户人家,母子二人过日子。家境虽不富裕,但是心眼好,乐善好施,为人忠厚。邻里都很敬重这家人家。一天,一个道士在他家门口念经。,老妇以为是化缘的道士,就拿出平日积蓄的钱给他。道士说:“我不是来化缘的,是不忍心看着你家遭难,特地来告诉你一句话:狮子红眼时炎路程。”说完道士就不见了。这句话很快在卢城传开了。有些人慌慌张张得搬了家,有的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到县衙门口去看石狮子是不是红了眼,也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石狮子怎么会红眼呢!
一天,天还没亮,一个屠夫刚杀完猪,手上沾满了鲜血,忽然想起狮子红眼淹卢城的话,便幸灾乐祸的说:“我让狮子红眼,看看热闹!”就跑到县衙门口,用手上的血染红了石狮子的眼睛,笑着走开了。天亮以后,人们一件狮子的眼睛真的红了,便慌乱起来,逃的逃,搬家的搬家,卢城内外象开了锅。屠夫在一旁看到这情景十分开心。正巧,这天夜里风雨大作,河水陡涨,大河决口,灌满了卢城,淹死了屠夫全家,其他人幸免遇难。卢城被淹的消息,也惊动了庙里的三尊大石佛。高一丈八的丈八佛,对高一丈九的丈九佛和两丈高的两丈佛说:“我们也走吧,不然会把我们淹没了!”丈九佛和两丈佛说:你太胆小了,凭我们高大的身躯大谁能把我们怎么样!”丈八佛觉得自己矮,看到河水很快涨上来,于是向东山脚下的李家庄逃去,才没有被淹。后来因为这个庄有了丈八佛,庄名就叫做丈八佛李庄。河水继续上涨,丈九佛劝两丈佛一起逃走,但是两丈佛自恃身躯高大,不肯逃走,丈九佛指的只身逃到东山前的陈庄。后来陈庄改名为丈九佛陈庄。大水淹没了整个卢城,两丈佛被泥沙淤埋,只露出个头顶。大水过后,有人路过此地,坐在佛头上休息,竟然把佛头顶页岩到泥沙里去了,从此再也见不到两丈佛了。
附:古卢城范围约在归德镇国庄西、董岗东、高庄北、褚集南这一带地方,宋朝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全城下陷,沉埋地下。靴形的城池顷刻变为一个大洼 ,南北有1500米,东西1000米,奇怪的是东城墙没下陷,巍然屹立。北门褚集村南也存留了墙茬。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还可清晰地看出城廓的雏形。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