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郎山的故事

2013年12月15日 16:23作者:来源:本网综合

  

  传说一:女郎山的来历

  女郎山原先叫做城北山,寓意绣惠城北面的一座小山。据说,在战国时候,有一个叫章亥的大将军驻守在此地。章亥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有一次,她们来到城北山东面的绣江河畔戏水玩耍,正玩得开心,没想到绣江河突然发起了大水,顿时把她们淹没在河里。章亥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绣江河,等到河水平息后,打捞上来的两个女儿,早已气绝身亡。章亥大为悲痛,无奈之下将两个女儿葬在城北山上。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个女孩,便把城北山改称为“女郎山”。

  传说二:村姑救众

  绣惠镇是一座历史古城,这里不仅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城北边有一座女郎山,女郎山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位放牛的村姑,经常到山上放牛。有一天,她像往日一样来到山上,无意中听到了两条蛇精的对话。其中一条说:“伙计,我从山神口中得知,过不了几天,这座山就要倒塌了。”另一条说:“是呀,我也听说了。这山一旦倒塌,这山下的村民可就遭殃了!不过在这座山的西北角有一个致命的喷火口,只要有一个人用自己的身体堵住这个喷火口,就可以阻止山的倒塌。” 村姑听了非常着急。忽然牛群里有一头老黄牛说话了:“主人,事不宜迟,如果三天之内不堵住这个小喷火口,村民就……”村姑与黄牛立即分头去找喷火口,可是找了整整三天三夜也没找到。这时,已经山摇地动了,眼看大山马上就要倒塌了。在这危急时刻,村姑终于在一棵老槐树下面的杂草丛里找到了这个致命的喷火口。她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喷火口。大山渐渐平静下来,山下村民的生命保住了,可是村姑为了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自己却变成了一尊石像。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村姑,就把这座山命名为“女郎山”。

  村姑奋不顾身、拯救村民的一幕被老黄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它想:大山虽然保住了,可是这山已经“伤痕累累”,日久天长,说不定哪天又会面临灭山之灾。怎么办呢?它去问山神,山神说:“你只要昼夜不停地绕着山跑,跑上一年,这山就长高一尺,跑上十年,这山则长高一丈。这样年复一年,山渐渐变高,以后就不会再倒塌了。记住,即使你再也跑不动了,也要日夜不停地守着山!”老牛听后,便跑啊跑啊,果然大山渐渐变高了。老黄牛由于过度劳累,最后再也坚持不住了,终于倒了下来,可是它的身躯和灵魂却依然守着大山,保护山下村民的生命安全。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下的村民都知道,老牛日夜不停、坚持不懈地跑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使死后还用身躯和灵魂守护着人们。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头老黄牛,用黄铜给老牛塑了金身,把它放在山的正中央,帮老黄牛完成它未了的心愿。

  传说三:蒲松龄赋诗女郎山

  据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秋的一天,已经57岁的蒲松龄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道斜阳中。已近黄昏,蒲松龄来到章丘的好友张笃庆家,打算稍做整顿后再赶往济南。张笃庆当时正在当朝名宦焦毓瑞的家中做私塾老师。张笃庆是蒲松龄的同乡,自号昆仑山人的张笃庆,诗文亦名重一时,两人本是“郢中诗社”的诗友,又有同道同乡之谊,两位老友相见,甚是欢喜。

  蒲松龄的一生,曾多次到济南府参加乡试,每次去济南,他总要经过章丘,每过章丘必登女郎山。

  据文友讲, 张笃庆与蒲松龄登上女郎山的时候,正值女郎山庙会。山上香火缭绕,寺庙殿宇林立,游客络绎不绝,香客们上香拜佛,商贩们吆喝买卖,孩子们手里拿着五花八门的玩具和小吃,快乐地穿梭于人群中。鼓乐阵阵,扛芯子的、玩杂耍的、唱戏的,林林总总,整个女郎山热闹非凡。

  蒲松龄本来抑郁的心情大为好转,他也融进了这热闹的庙会之中。登上山顶,蒲松龄向西北眺望,蜿蜒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缎子伸展在广袤的大地上,河上白帆点点,远处的晚霞像女孩粉腮上没有抹匀的胭脂,含羞带涩,甚是娇艳。

  站在山顶向南眺望,又见山脚下远处那一片片青瓦碧墙的院落,鸡鸣犬吠声中昭示着平淡生活的幸福和满足。蒲松龄心中甚为感慨,如此的美景与山上的快乐时光,让他顿觉心情舒畅。

  蒲松龄忽然想起了什么,便问身边的张笃庆:“这女郎山的名字甚为奇怪,因何而来?”张笃庆沉思片刻,就给蒲松龄讲了章亥将军女儿的故事:

  蒲松龄听完这个故事,沉默许久,他深深的为这两个女孩感到惋惜,也为自己的际遇感到难过。便挥笔写成一首七律诗:“当年曾此葬双环,骚客凭临泪色斑。远翠飘摇青郭外,小坟杂沓乱云间。秋郊罗袜迷榛梗,月夜霜风冷珮环。旧迹不知何处去,于今空说女郎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