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独杆轿:场面宏大 形式新颖

2013年12月11日 15:33作者:赵磊 金莉来源: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

初冬时节,行走在素有“孝贤故里”之称的鱼台县,一股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热潮扑面而来。其中颇具特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杆轿”尤其吸引观众的眼球。

 鱼台“独杆轿”表演

  初冬时节,行走在素有“孝贤故里”之称的鱼台县,一股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热潮扑面而来。其中颇具特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杆轿”尤其吸引观众的眼球。

  据了解,民间传统艺术“独杆轿”,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董家店(今鱼城镇)民众在节日或闲暇时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方式,以其独特的意蕴和精彩的表演形式流传于鲁南、苏北一带,在众多民间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被认为是“稀有艺术品种”。

  独杆轿是利用杠杆的原理,由两根圆木和许多轿杆组成,两根圆木“十”字型布局,连接处用铁链铆钉固定,铆接点为杠杆的中心点。短圆木为横木,长圆木为纵木,且纵木两端设有座椅,上面坐着丑角,配合锣鼓点做出各种有趣的表演;横木两端根据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等设置配套的纵向轿杆供人抬起独杆轿,抬轿人均穿着古代轿夫服饰。独杆轿前端座椅坐着县令(丑角),后面座椅坐着县令夫人(丑角),旁边跟从一嬷嬷(媒婆扮相)及众奴仆。在利用独杆轿进行表演时,县令、夫人、嬷嬷等人边走边进行滑稽表演,家奴要不时地利用独杆轿的杠杆原理在独杆轿前后操纵着独杆轿不断升起落下,独杆轿表演时前面要配有仪仗队和乐队,乐队以民间唢呐和敲打乐为主,穿着服饰皆为古装,乐曲以欢乐明快为主。

  72岁的独杆轿传人刘颖老人说:“起初,坐轿的表演者身穿官衣,头戴乌纱帽,轿前二人各执一面旗牌,分别写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字样。后来,经过改进,鱼城的青檀品质、榴花情怀、匡衡精神和运河文化等也融入‘独杆轿’表演中,但两面旗牌始终未变,这是‘戏眼’。因为有它才深得民众的欣赏认同。”

  独杆轿活动方式场面宏大、人员众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便表演着“独杆轿”到城镇乡村拜年,深得民众喜爱,活动便被世世代代沿袭下来。其代表作品有《大锔缸》、《湖滨鼓曲》、《四打锣》等,通过独杆轿表演,可以了解古代人文历史,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但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娱乐媒体的发展,传统民间活动《独杆轿》的演出和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鱼台《独杆轿》又面临着人才队伍老化,老艺人逐渐过世,后继乏人,演出服装道具陈旧等系列问题,致使鱼台《独杆轿》濒临消亡,亟待进行抢救性扶持与保护。

  目前,鱼台县已把独杆轿列入鱼台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申报成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9月,鱼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筹资金3万元,对独杆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普查,为独杆轿传承人进行了录音、录像,制作成光盘,并把独杆轿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归档妥善保存。

  “下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独杆轿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他们收徒弟,让这种传统活动后继有人,同时,组织力量,充分挖掘独杆轿文化内涵,把独杆轿打造成独具鱼台特色的民间活动。”鱼台县文广新局局长张东国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