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驾李的传说:因“燕王扫北”而来

2013年11月28日 10:59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任城区长沟镇护驾李村位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南岸1公里处,443户,人口1600多人,李姓居多,说起这个村庄的由来,还与明成祖朱棣与侄儿建文帝争夺皇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传说护驾李村的名字是因“燕王扫北”而来的。

  任城区长沟镇护驾李村位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南岸1公里处,443户,人口1600多人,李姓居多,说起这个村庄的由来,还与明成祖朱棣与侄儿建文帝争夺皇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传说护驾李村的名字是因“燕王扫北”而来的。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另一说法说他为妃子所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太祖病故,因太子朱标先死,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由22岁的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皇太孙朱允炆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齐泰、黄子澄等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三个月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护卫头目2人,并切责燕王,逮燕王府官僚。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从而将其软禁,消除隐患。燕王早有戒备,他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见大难将临,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靖难”。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1400年4月6日(明建文帝二年农历三十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于是双方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一战即溃。而燕王且追且战,相继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燕王在向南行军征战中,途径现在的长沟镇区域,当时,这里属于八百里水泊梁山的一部分,在张山脚下,水角低平,绿洲碧野,鸟鱼花香,景色宜人,在加上水、旱码头上车水马龙,船来人往,商贾云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与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俨然成了世外桃源。燕王不禁被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温馨详和的群众生活所打动,连月来撕杀的郁闷心情豁然开朗,于是便摔蹬离鞍,把战马交给随从,信步观赏这一派旖旎风光,远离了喧闹的人群,转过山头,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水域,不知不觉,已经远离了自己的行军驻营。带刀侍卫李青看到一直忙于战事的燕王今天突有雅兴,十分高兴,远远地跟在燕王后面领落人间佳景,也许是这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位能征善战的大英雄忘记了战场的拼杀,忘记了血与火的决战,他深深地沉浸在大自然的风光中,谁曾想,在这一派温馨祥和中却隐藏着一派杀机。忽然,从南边的三脚下突然窜出十几条蒙面大汉,照准燕王就过来了,举刀就劈,燕王这一惊不小,连忙拔出腰间佩剑阻挡,边招架边按原路退回。听到打斗声,带刀侍卫李青赶快救主,李青是燕王的忠诚侍卫,当时已年过花甲,深得燕王器重。这次突遇意外,李青冒死护主,左挡右阻,终于让燕王得以脱身,由于李青年老体衰,终因寡不抵众,左臂受了重创。等燕王带领人马增援时,蒙面人早已不知去向,燕王对李青特别嘉奖,赠白银千两,封其为大将军,为了让李青好好疗伤,就让李青住下,并派人将他的家属接来,同时,还给李青在山脚下的开阔平原地带建设了院落,并为他雇请了丫鬟、仆役,临近的群众看到李青富贵异常,都纷纷把房屋迁到他的宅院旁边,以寻求他的庇护,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村庄。李青为感谢燕王的知遇之恩,便把所这个村取名为护驾李村。后来,燕王登上了皇位,对有功大臣进行封赏,李青又得地50公顷,自种自吃,永不纳税。从此,李氏家族久胜不衰。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沿袭旧制,护驾李村成为现在的长沟镇一个行政村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