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民间传统舞蹈——猫蝶富贵

2013年12月12日 14:37作者:来源:金乡县政协办公室

1986年,金乡县文化局又对“猫蝶富贵”进行了重新排练,孙军同志负责编导,高淑芬、杨建华、张保伟、王现良四位演员共同演绎了这一金乡原生态舞蹈。

  清末民初山东督军张宗昌的队伍十七标(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在金乡驻防,军营中流行一种大高跷,高跷队中有一个不踩跷的演员,穿一身画成猫形的服饰,窜前跳后,模仿猫的一些动作,戏逗着高跷队员,扮演猫的演员,身手灵活,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遇树爬树,遇墙窜墙。当地老百姓故意把糖果、点心之类的东西绑在树上,让猫爬上去摘食,以此逗趣。在民间高跷中原有“扑蝶”这个节目,由一名踩跷队员手持长杆,杆的顶端绑一彩蝶,以蝶戏猫,翻、滚、窜、跳,后来高跷队里有了“猫”,老艺人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了“猫扑蝶”,后来艺人们又将“踩跷舞蝶”改为以人扮蝶,从民间流传的《猫蝶富贵图》中得到启发,将“猫扑蝶”改为“猫蝶富贵”,谐音“耄耋富贵”,为过去单纯的猫蝶嘻戏逗乐,赋予了吉祥长寿、国泰民安的内涵。

  1954年济宁地区举办“音乐舞蹈会演”,金乡县代表队演出的“猫蝶富贵”,效果很好,但演出后争议很大,因为猫扑蝶子不是嬉戏玩耍,而是扑捉后把蝶子咬死。当时这个节目未能参与评奖,而扮演猫的演员评为三等奖。会演结束后,孙军同志便到金乡县文化馆找到杨德田馆长,并派李成峋帮助找知情人了解情况,经过几次座谈已大体上对“猫蝶富贵”这一民间舞蹈的来历有了初步了解。到1956年3月份,金乡县、鱼台县两县合并后,孙军同志调到金乡县文化馆便着手挖掘整理“猫蝶富贵”这个民间舞蹈,最后将“猫蝶富贵”定型为猫蝶在花园逗乐嬉戏的场景再现。1986年,金乡县文化局又对“猫蝶富贵”进行了重新排练,孙军同志负责编导,高淑芬、杨建华、张保伟、王现良四位演员共同演绎了这一金乡原生态舞蹈。

基本内容

  “猫蝶富贵”这一民间舞蹈形式是在解放前就被定型下来。在当时是一人身穿猫衣,戴猫面具,四人扮蝶,身穿紧身大衣,两臂披透纱蝶翅,原为四男装,后来发展为两男两女。舞蹈基本步法借鉴戏曲的台步,同时根据情节需要,采用了不少跟头技巧。

  音乐伴奏以民间唢呐曲[四大锣]、[快欠场]为主,采用了当地流行的锣鼓曲牌如[战场]、[四击头]等。

  1986年在参加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一书山东卷的普查和编纂时,将“猫蝶富贵”这一民间舞蹈反复加工整理上报,已纳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于1998年5月出版。

主要价值与意义

  一、“猫蝶富贵”的表演美观大方,猫的动作刚劲有力,蝶的动作柔婉婀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猫蝶富贵”是金乡人民的独特创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吉祥、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