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从嘉祥“吹”向全国
考证“唢呐”的渊源,嘉祥当之无愧———出土于嘉祥的武氏祠汉画像石刻群,多处出现了吹奏唢呐的画像,这令全国乐坛的理论工作者为之惊羡和叹服。不仅如此,其中左石室第三石刻3男3女6人的乐队,有的吹管,有的吹箫,有的弹筝,可以推断,早在2000年的汉代,嘉祥的器乐使用已经相当发达,为唢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无论是全国性的高层次演出,还是省、市、区的大型节目,乃至民间的文化活动,缺少了民族乐器唢呐,似乎少了一些喜庆。其实,这种大众喜爱的吹奏乐,根植于我们可爱的家乡———我市的嘉祥县。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号称“三驾马车”的,便是由嘉祥人、上海音乐学院任同祥教授演奏的《百鸟朝凤》。薪火相传
考证“唢呐”的渊源,嘉祥当之无愧———出土于嘉祥的武氏祠汉画像石刻群,多处出现了吹奏唢呐的画像,这令全国乐坛的理论工作者为之惊羡和叹服。不仅如此,其中左石室第三石刻3男3女6人的乐队,有的吹管,有的吹箫,有的弹筝,可以推断,早在2000年的汉代,嘉祥的器乐使用已经相当发达,为唢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据史料记载,1582年(明万历十年),以吹奏唢呐誉满京城的乐师赵庭音随户部员外郎张纶来嘉祥大张楼于庙定居,赵庭音办学亲授,促进了嘉祥唢呐艺术的发展;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均在运河中枢的济宁落脚,几乎每次要钦点嘉祥的唢呐班子为其助兴;民国时期的唢呐演奏艺术已经在全国普及。继往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嘉祥涌现出一批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曹瑞启、曹体景等多次出访国外传授技艺,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演出,受到赞扬并合影留念,奠定了嘉祥唢呐艺术在我国音乐界的历史地位。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 (唢呐)之乡”。1999年,嘉祥县文化工作者改编的传统套曲《拜鼓曲》获文化部“群星奖”。2006年,鲁西南鼓吹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新创编曲目《村姑的喜悦》获中宣部、文化部“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
优秀的传统、肥沃的土壤,延续不断地民间艺术活动,使嘉祥的唢呐演出曲目不断丰富。目前挖掘整理出传统曲目200余首,已收入《中国民乐集成·山东卷》31首,沿用至今常用的50余首。这些曲目有些是宋、元以来的杂剧曲牌,如《风入松》、《山坡羊》、《朝天子》等,大量的是明、清时期流传的小曲、牌子,如《驻云飞》、《一江风》、《到春来》之类。曲目大体可分为传统小曲、传统套曲、戏曲曲牌、咔戏、新创编曲目几类。嘉祥唢呐艺术常用的调名有两个体系,一个是承袭原地方戏曲的演奏指法变换称为越调、平调、二八调、下调、起调。另一个是民间鼓吹乐所用工尺谱演奏指法变换称为尺字调、六字调、上字调、凡字调、五字调。代表性曲目有《百鸟朝凤》、《拜鼓曲》、《五字开门》、《落子》、《抬花轿》、《婚礼曲》、《一枝花》等。酿就国粹
内容的丰富,也推动着演出形式的逐日多样化。唢呐演奏多在婚丧嫁娶及节日庆典中使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三至五个唢呐乐班,村村都有唢呐演奏人员。演奏队伍多至数十人,少则三五人。唢呐曲目雅者可为专业音乐会曲目,俗者可作街头、庭院即时演奏。大型演奏队伍打击乐比例偏多,古朴庄重,以演奏祭祀套曲为主;小型队伍行动灵活,以吹为主,风格细腻,多演奏小曲儿,自由加花,即兴演奏,以技巧见长。在与传统民俗结合的同时,唢呐艺术保持了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作为一种普及面较广的民间艺术,目前已由单纯的只在婚丧嫁娶派上用场,逐步扩展渗透到大型节日联欢、开业庆典、参军升学、丰收喜庆等场合,对于丰富广大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社会功用性得到了极大发挥。
艺术的普及必然带来专业水平的升华。目前,乐队构成相当规范。按演奏功能分为:一般乐队、祭祀乐和拜鼓乐三种形式。一般乐队以一枝木杆唢呐为主要乐器,配以笙、笛伴奏,用于一般红白事,主要曲目有《五字开门》、《六字开门》。祭祀乐演奏形式有两支中音唢呐,两架扁鼓、大鼓、点子、云锣,并配以铜鼓,主要用于旧时大户人家祭祀,气势宏大,曲目以套曲为主。拜鼓乐用一支铜唢呐,配以闷子、磬、铛铛、扁鼓等,这种鼓吹乐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用于丧事祭奠“二十四拜礼”。主要乐器有:一、吹管乐器。唢呐,俗称大笛、喇叭,以木杆唢呐为主,常用的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气控音、气拱音、滑音、打音、泛音、吐音、萧音、苦音等;笛子,常用的有梆笛、曲笛;笙,以方笙为主,亦有圆笙;管子,有大小孔、单、双管之别;闷笛,有中音、低音两种;另外还有大号和咔管等。除大号外,吹管乐器一般都演奏曲目主旋律。二、打击乐器。包括大鼓、云鼓、堂鼓、扁鼓、班鼓、串鼓、铜鼓、大面锣、大筛锣、低音锣、中音锣、高音锣、武锣、铙钹、水钗、小钗、点子、云锣、梆子、木鱼、碰铃等,配合吹管乐器,击打节奏,烘托气氛。流派风格各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一,为一曲多变的灵活运用,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有严格变奏、板腔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奏三种。变化最丰富、最集中的是《开门》和《抬花轿》这两首乐曲。以民间器乐曲牌《开门》为例,可变化派生为《六字开门》、《五字开门》、《婚礼曲》等十几首乐曲。以《抬花轿》曲牌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变体有《抬花轿》、《百鸟朝凤》、《快慢笛绞》等十几首乐曲。其二,富于特点地展开部分“穗子”。“穗子”在全曲是一个具有对比展开性的独立部分,它的特点是演奏上具有极大的即兴性,音型细碎,展开自由,旋律在环绕中心音不断变换游移时,伴随着丰富的节奏音型和多种演奏技巧,是显示民间演奏家卓越才华和高超演技的段落。天籁长鸣
嘉祥唢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这些流派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各派有各派擅长演奏的曲目,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发展格局。主要有五大班社,任家班、伊家班、杨家班、曹家班、赵家班,分别处于嘉祥县中、东、西、北部。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功底深厚,音色感染力强,感情细腻,刚柔有力。其代表性曲目《百鸟朝凤》、《一枝花》、《山村来了售货员》、《婚礼曲》等蜚声海内外。任同祥先后被聘为上海歌舞剧院首席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对唢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以伊正银、伊双来父子为代表的马村镇“伊家班”,擅长吹奏《开门子》、《落子》等曲目及传统戏曲曲牌,演奏风格音色清脆,起伏激荡,趣味横生。伊双来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代表人物,他于2007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擅长吹奏《开门子》、《落子》、《拜鼓曲》、《百鸟朝凤》等传统曲目,掌握了大量的山东梆子和柳子戏的戏剧曲牌,并通过不断的摸索创新,杨家班以杨兴云为代表。处于东邻大运河与济宁接壤的疃里镇,受圣人礼乐影响,以大型祭礼套曲为主要演奏内容,代表曲目有《拜鼓曲》、《五节大扬州》、《大笛山坡羊》等,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吹打并重,气势恢宏,清末以前多为官府祭祖拜寿雇用。曹家班以曹瑞启为代表。曹瑞启被誉为农民演奏家,其唢呐音色明亮,感情细腻,柔和甜美,尤以演奏《婚礼曲》、《百鸟朝凤》等喜庆的曲牌为特长。曹瑞启三进北京,在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演奏,受到领导的赞扬,并合影留念。其长子曹体景承父技艺,1985年4月以一曲《百鸟朝凤》震惊鲁西南民乐调演会的殿堂。1988年7月他随中国民间艺术团出访非洲四国。赵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人物,擅长演奏《天下同》、《到春来》、《拿天鹅》等传统曲牌,音色宽厚,高昂明亮,粗犷豪放,力度较强。赵家班系祖传,赵兴玉幼时学习刻苦,师从其父,由于口传又无谱表,全靠“铛铛衣铛铛”的一种土教法,老人示范完,兴玉跟着学,指法有时不正确,其父便用吸烟的烟斗打在其抬错的手指关节上,赵兴玉动都不敢动,继续苦练,也正是这种严格的祖传子授传教,使得赵家班在唢呐演奏界评价极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伊双来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