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经伦:梁山父母官 救民于水火

2013年12月19日 10:15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在莲台寺众多古石刻的最东部,有一块寿张县举人曹一豸撰,举人赵有马篆,秀才司绍先书,刊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正月的《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它主要记述大明万历年间肥城侯马公有恩于梁山人民的义举。据《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所载内容,查《明史稿》、《万历邸钞》、《肥城县志》等文献史料,肥城侯马公即肥城知县马经伦。马经伦(1562年-1605年),字主一,号诚所,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少时聪明好学,17岁为州庠生,1585年中举,1589年考取进士,继任肥城知县。

  在莲台寺众多古石刻的最东部,有一块寿张县举人曹一豸撰,举人赵有马篆,秀才司绍先书,刊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正月的《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它主要记述大明万历年间肥城侯马公有恩于梁山人民的义举。

  据《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所载内容,查《明史稿》、《万历邸钞》、《肥城县志》等文献史料,肥城侯马公即肥城知县马经伦。马经伦(1562年-1605年),字主一,号诚所,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少时聪明好学,17岁为州庠生,1585年中举,1589年考取进士,继任肥城知县。

  明朝万历癸巳(1593年),赤日炎炎,天下大旱,夏不雨,秋亦不雨,五谷颗粒不收,百姓觅草根树皮度日。吾邑(寿张县)为甚,吾邑之梁山为尤甚。至第二年春,十室九空。朝廷下赈贷之诏,抚按议煮粥,但多数州县奉行之者不得其法,众人交谪,万民嗷嗷然待哺,到处是饥鬼饿魂。当时肥城县也是流人焦土,饥馑荐臻。但知县马经伦以人为本重民生,寒者,衣之;病者,药之;死者,棺之。自煮粥处间或给粟,或赐钱。妇人有产者,恐弃之,则给之月米,因此,倍受百姓拥戴。古之救荒无奇策,奇莫于斯亦!

  梁山自古多石工,当时就有在肥城做工的,将消息传回梁山。梁山距肥城二百余里,可一下子去了三四百难民。知县马经伦不计管辖与否,他说:凡民皆赤子也,对梁山难民一视同仁。梁山灾民到了肥城,有吃有穿有活干,两月内,枵腹者充体,赢者壮。麦秋时节返乡的,给之米钱以充道费凡系逋赋者缓徵梁山赖以全活者不止三四百,其中包括书写碑文的秀才司绍先,百姓王应慎等。

  大灾过后,吃饱穿好囊中有银的梁山灾民回到家乡,逢人便说:吾辈得有今日,回其故庐,享父母妻帑之乐,生齿烦息而成立者,谁所赐乎?马公共造也。于是他们奔走相告,捐资刻石。《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赞曰:嘻,大地之心,生物之心也;帝王之德,好生之德也。公其体大地生物之心,溥帝王好生之德乎

  马经伦任肥城知县伊始,即将《仁赠编》(历代先达治政言论集)带至任所,作为治县参考依据。他以召募代替徭役,以赋盈余充作应缴税粮,减轻百姓负担。力兴教育,创建至道书院,教授并考查士民。加强防御,组织民众将土城改为石城。在任六年,政绩显着,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任监察御史。马御史坚持职守,在女真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威胁明王朝时,上书五策。终因直言极谏,触怒神宗,免职归里。当听说李贽(明代杰出思想家,同封建专制主义势不两立,被道学官僚逼的身无居所)的遭遇后,南下千里,接其到家。李贽死后,马经纶置厚终之具,将其葬于通州北门外迎福寺侧。他家居十年,济贫士,置义地,葬穷人,终日研读经书史籍。明天启初,朝延恢复了马经纶的官职,并追赠为太仆少卿。马经伦去世后,通州街巷,无不哭泣,肥城人多去吊丧。梁山人民闻之,也为之悲痛不已。后来,州人将其奉祀在文庙贤祠。

  梁山莲台寺乃佛事胜地,大小带字石刻23块,有22块记载佛教和游览之事,唯独《肥城侯马公活命碑记》记述外地知县与佛无关的事迹,可见梁山人民重义,知恩图报,无以报,便把马经伦当成救主,当成神,将其救命之恩镌石永记,与日月同光。马经纶对肥城县黎民亲如父母,对梁山百姓义薄云天,对思想家李贽视为兄弟,对国家社稷鞠躬尽瘁,真乃一代名吏,《明史稿》为其立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