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滋养梁山的那些故事和传说
黄河自山东郓城顺流而下,进入山东梁山县境内。这次高大庙黄河决口,龙王派他领水到水泊梁山,他特地来找高默叙旧,没让大水进高家的林地。无巧不成书,河里本来无风无浪,但船行到河心,突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60多名鬼子、汉奸都翻到了河里,3名船工却安然无恙。
黄河自山东郓城顺流而下,进入山东梁山县境内。“斗水七沙”的母亲河,滋养了水泊梁山这片有名的土地,也孕育了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那里”村名的由来
梁山黄河河务局机关迁至县城之前,居住在黄河右岸堤防334+150背河堤坡处,堤下的村庄名叫“路那里”,让人甚感奇怪。说到“×那里”村名的来历,其中还有一段传说。黄河因多次决口变迁,在梁山一带形成八百里水泊,宋江等聚义梁山后,凭借梁山泊地势,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和宋王朝分庭抗礼,赵官家急令高俅率军围剿。宋江、吴用等派出阮氏三雄等水军将领,与高俅在水中展开周旋。高俅和官军在水泊里追了半天,远看一片渔船,可没等追到,渔船又不见了。这时,只见一只渔船急朝官船划来,高俅立即下令将其抓获。划船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渔民,自称所打的鱼被梁山上的人抢去了。高俅问:“在哪里?”渔民指着不远的芦苇丛说:“在那里!”这时远远传来“老子打鱼水泊洼,捕鱼捞虾逮王八;开封送来鳖一群,洗净扒皮把锅下”的渔歌。高俅急问:“在哪里?”“在那里!”渔民望着从芦荡里划出的小船说。“抓住他!”在高俅的喊叫声中,一片片渔船划出芦荡,船上的“渔民”个个翻身入水,将官船都掀了个底朝天,高俅的大船也冒了水。那中年渔民大喊:“高俅认得恁七爷爷么?”只听高俅“哎呀”一声,一把飞叉正中左肩,“噗通”一下倒在船板上。高俅被救返回济州,躺在床上还直说梦话:“‘那里’,‘那里’,又来啦!”后来,义军失败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们,将梁山西北和北部一些村庄改为“×那里”,村名沿用至今。
黄水不进高默林
“林”为梁山方言中的特色词汇,也称“林地”,即墓地。高默为梁山县黑虎庙村高氏的先祖,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历任知县、主事、郎中、知府等职,崇祯二十年在家病逝,葬于该村附近。传说清光绪二十一年时,高大庙黄堤决口,梁山四处一片汪洋,说来奇怪,黄水从高默林西北滚滚流过,水头比他林上的树梢还高,但就是不进高默的林地。这天夜里,高默给子孙托梦说,领水的大王原是自己的生前好友,这人是归德府人氏,姓侯名方正,两人情投意合,与魏忠贤党徒不共戴天。后来魏派心腹假传圣旨,抓侯方正进京治罪,过黄河时将其抛入黄河淹死,落了个畏罪投河自杀的罪名。这事被老龙王知道后,就封他做了活水大王。这次高大庙黄河决口,龙王派他领水到水泊梁山,他特地来找高默叙旧,没让大水进高家的林地。高默子孙梦醒,天明即给侯方正设祭,感激他不忘旧情,使高默林地免受了洪水之灾。
伙计神的故事
伙计神是黄河下游特有的船只保护神。民间传说,新船造成下河之前,伙计神即来,此后就再无形影。“伙计神”上船,船上不设神位,但每餐都要对他敬第一碗饭,并要高呼:“伙计们,吃饭啦!”俗言“伙计船”不招事,遇到危险可口称“伙计”呼救,如今在梁山,关系特别要好的朋友间仍称“伙计”。梁山县一带的船工中流传着许多“伙计神”的故事,其中一则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进关,到黄河岸边想过河,渔船上的人就以“伙计船”为由不予渡河。有一次,一队鬼子被八路军打败后逃到黄河边,非让“伙计船”渡他们过河。“伙计船”船主说:“这船是‘伙计船’,不能摆渡你们,强渡要出事的。”听了汉奸的翻译,当官的鬼子说:“把‘伙计神’扔到河里,我们上船过河。”“伙计船”没有办法,只得摆他们过河。无巧不成书,河里本来无风无浪,但船行到河心,突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60多名鬼子、汉奸都翻到了河里,3名船工却安然无恙。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后来,连鬼子也不敢不信了……
苍海桑田,世事变迁,尽管时间的流沙一层层拂过,但在水泊梁山母亲河畔,那些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的故事,至今仍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希冀,不断地丰富和传播……(秦素娟)
责任编辑:高娜